浙江在线5月31日讯(浙江在线通讯员 刘爱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样也是这一方人创造了一方的文化。对于位处风光旖旎的浙西南山区的丽水来说,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文化瑰宝,其有着丰富的历史意义的现实意义。丽水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以来,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旅游示范乡镇创建等重点工作相结合,深入挖掘小城镇特色历史文化和乡风民俗,擦亮非遗名片,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让每个小城镇浓厚的地域文化重放异彩,传承地方文化精神。
莲都区在省级非遗太平庙会主要活动场所--太平庙修缮过程中,通过走访了解,全面收集传统文化元素,村民在元宵、清明、中秋等传统节日期间,通过浓厚特色的民俗活动,敬拜太平庙金端公,重颂金端公精神, 弘扬太平传统美德,完美诠释了勤劳与勇敢的耕作精神,让村民更有归属感。
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于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全球第一个也是唯一入选的陶瓷类项目。该市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中广泛运用青瓷碎片、青瓷匣钵、竹木溪石、夯土草瓦等建筑材料,在人行道铺设、后洋区块道路提升等工程中,变红瓷砖、水泥路为青石板;在中心街立面改造工程中,改白瓷片为青砖原木;以传统水碓为设计理念建设生态泳池休憩区,让村庄回归记忆中的模样。还将龙窑文化渗入到项目建设每个环节,瓷片铺路,匣钵砌墙,修缮古窑,处处凸显青瓷元素。18年举办了19场“不灭窑火——龙泉青瓷传统龙窑烧制”活动,为传统产业注入新活力,充分利用龙窑的实用价值和文化价值,挖掘和弘扬传统龙窑烧制技艺和青瓷文化,为传统古老的青瓷产业注入新的文化灵魂,扩大青瓷知名度,弘扬人类非遗文化。
青田方山乡依托开展“方山田鱼文化活动日”,以及国家级非遗民间舞蹈“青田鱼灯舞项目”,把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稻田养鱼”文化发扬光大;
云和雾溪乡开展“三月三”传统节日,整治过程中修葺文博馆,传承畲族“三礼二文化”,并依托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创作基地、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族民歌”传承保护基地,大力加强非遗保护和传承。赤石乡汀州文化节、紧水滩船帮文化节等,无不在唤醒故乡记忆,传承地方文化精神;
庆元县岭头乡注重“农耕文化”的传承,收集古旧农耕器具,岭头乡积极收集并展示农户筅帚、竹笊篱、饭樽,翻田用的钉耙,雨天穿的蓑衣,清秕谷与糠的风车等农家、农耕、农民用具做好成列展示。以村民胡永香为首的“二都戏”传承人,凭借舞台,以农耕文化为主题,将人们在农业生产中的知识和趣味的编制成戏曲到处传唱。菇民吴辉锦更是通过香菇生产的劳动实践,进一步将庆元菇民的香菇功夫演艺的虎虎生威,淋漓尽致。
缙云爽面是缙云十大乡愁富民产业之一,也是丽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舒洪镇通过“爽面+旅游,爽面+电商,爽面+传统”等多种方式构建“麦香”文化品牌,又将“麦香”文化转化成了“麦香”经济,新建成的爽面博物馆成为集“麦香”文化展示、体验、品尝、培训、购买为一体的基地。
遂昌石练镇坐拥“班春劝农”、“昆曲十番”两项国遗和省级非遗“石练台阁”的文化资源优势,建设非遗文化展示中心、劝农广场等,搭建文化一台戏,力图将石练全镇打造为非遗文化“大舞台”。
松阳高腔,素有“戏剧活化石”之称,是松阳县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松阳高腔这一千年文化瑰宝,为了更好的开展传播高腔文化活动,玉岩镇利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契机,建成了高腔文化中心,高腔文化中心启用后将重点服务于松阳高腔的发展和传承,同时还肩负各类艺术的普及、民俗民间文艺传播的重任。小竹溪村的排祭古朴醇厚,传统的排祭仪式,已成为松阳民间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之一,而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给这个山区小城镇扫除了往日的“脏乱差”,带来了清洁、颜值与气质,提升了小竹溪村“排祭”的美誉度。
景宁鸬鹚乡定位“马仙故里·宜居鸬鹚”主题,注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仙文化”的融合,塑造一个具有鲜明的马仙故里特色小镇。
丽水各乡镇在整治过程中充分发掘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元素,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地方符号,既可以很好代表一个地方的文化底蕴,我们在整治过程中做好保护措施的同时,融合地域特色,又能很好的宣传了乡镇的文化旅游业,全面展示丽水小城镇的文化底蕴,传承地方文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