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余杭区积极推动海绵城市项目建设 不仅能“吸水”还能“补水”

2022-05-26 16:52:25 来源:浙江在线 通讯员 陈爽 蒲平凡

  浙江在线5月26日讯(通讯员 陈爽 蒲平凡)道路平整无坑洼、绿化景观布局合理,流经路面的雨水,通过人行道透水砖渗入地下……建成亮相的杭州市余杭良渚新城新甫路精妙的设计让人眼前一亮。“最近杭城入夏,连下了几天雨,路面的透水铺装效果很显著,路面上都没有积水的。”新甫路的海绵化建设,备受附近居民的连连称赞与认可。

image.png

新甫路建成实景图

  新甫路项目起点为良祥路,终点为章德路,长约2800米,为城市次干路。项目验收时,参建人员将两瓶水倒在人行道上,不到3秒钟,水全部渗了下去,未形成地表径流,就像被“喝掉”了一样。

  这样的成效源自该项目采用了环保型雨水口、人行道透水铺装的海绵技术工艺。环保型雨水口能够有效控制道路雨水径流面源污染问题;透水铺装能使雨水快速下渗,起到道路不积水的作用。

  余杭区住建局在该项目实施建设过程中,严格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将海绵技术应用贯穿在立项、方案审查等各个环节,积极构建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形态,力争最大限度发挥海绵城市建设的生态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

  余杭海绵城市学校建设在雨水利用和节水方面也树立了许多优秀典型。已竣工投用的未来科技城第三初级中学就是运用该模式建成的精品样板工程之一,该项目位于未来科技城,东至文良路,南至俊采街,西至规划道路,北至万金路。规划用地面积约为65733.31平方米,建筑面积约78989.65平方米,建设内容主要为新建教学楼、办公楼、行政综合楼、报告厅、文体楼、食堂、看台、后勤综合楼、地下停车库及其生活附属用房、景观绿化工程等。

image.png

未来科技城第三初级中学项目实景图

  校园变成“海绵”,即使风雨肆虐,也能“自由呼吸”。该项目采用滞留、渗透及调蓄相结合,有效收集屋顶及地面雨水,避免建筑物不透水面积过大造成径流增加。建筑物绿化屋面面积1453平方米;场地内普通地面绿化25185平方米;地下室顶面运用7574平方米泡沫混凝土,层度0.3米。项目设两处PP模块雨水调蓄池(位于文体楼北侧2368立方米、位于文体楼与教学楼之间737立方米)用于场地绿化浇灌。这样,不仅能“吸水”,还能“补水”,雨水收集到地下的调蓄池之后,通过简单的处理,就可以把它回用到校园里的绿化浇灌和道路清洗。

  “我们在雨水收集上做了很多尝试,同时也把收集到的雨水用做各种用途,力争起到开源节流的效用,为余杭的生态节水做出一些贡献。未来科技城第三初级中学就实现了雨水经调蓄后安全排放,并提高绿化带土壤保水量,充分发挥绿地的海绵效应,从而减缓市政排水压力。”未来科技城第三初级中学项目建设负责人称。

image.png

“天蓝、地绿、水清、路畅、城靓”的生态余杭

  新甫路、未来科技城第三初级中学等海绵工程的顺利完工,为余杭区进一步铺开“海绵城市”项目建设提供借鉴性范本。除这些项目外,今年余杭区还将以牵头实施的“靓城行动”建设五水共治工作为切入点,有序实施良上线(和睦路—文二西路)、杜甫二小等9个海绵城市重点建设项目,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提升城市对雨水的利用、调蓄、吸纳能力,让城市像海绵般“呼吸吐纳”。

  接下来,余杭将重点推进建筑小区、市政道路、公园绿地、河湖水体等不同类型的海绵城市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城市绿地、道路、水系等对雨水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削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工程,进一步拧紧“城市水龙头”,高质量多措施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增加城市的“智慧韧性”,令“天蓝、地绿、水清、路畅、城靓”的焕新面貌成为余杭的生态底色。

image.png

智慧韧性的余杭海绵城市


责任编辑:林辰辰
品牌活动" target="_blank">
  • 迈步新征程 垃圾分类看浙里
  • 美丽城镇乡村样板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