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茶花产业如何爬坡过坎,重焕荣光?

2023-04-12 10:23:56 来源:浙江在线-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陆欣 杨振华

3月10日,金华市第十四届茶花节当天,汉服爱好者漫步盛开的花丛间,为花展增彩添色。拍友时宽兵摄

  浙江在线4月12日讯(记者 陆欣 杨振华)从金华高铁站下车,沿着环城西路一路前行,道路两侧的山茶花特别引人瞩目。

  作为金华的市花,茶花元素充斥着这个城市的角角落落。这里有国际山茶物种园、茶花文化园、中国茶花博物馆……

  前不久,金华市第十四届茶花节暨婺城区第三十一届茶花花朵展隆重开幕,五湖四海的人们汇聚婺城共续花缘,共话花事。

  短短7天的节庆转瞬即逝,但关于“花事”的讨论却不会就此停止。

  一

  婺城茶花的“发家史”,《浙江日报》1986年3月9日报道《慧眼识透二十五个字的信息》中做了记录:

  1979年的春节,邓小平访问美国时,美国总统卡特在盛况空前的国宴上,特意摆出一批娇艳的山茶花,用这种原产于中国的名贵花卉欢迎中国贵宾。国外通讯社的报道这样写道:“从佐治亚州穆尔特里运来1500株红色和粉红色的茶花。”

  时任金华市婺城区罗店镇后溪河村党支部书记何根林,在这短短25个字中,嗅到了无限商机:长期被贬入“冷宫”的山茶花,将重返祖国大花园。很快,他想方设法从外地买回好几车山茶花母本树,分给全村花农栽种。

  后溪河村种植花卉已有700多年历史,但并不赚钱,为什么还要兴师动众种茶花?有人表示不解,每每受到质疑,何根林便会拿出国外通讯社的那篇报道给大家看。

  果然,一股茶花热不久就席卷南中国。趁着这股热潮,不仅后溪河村,婺城许多村都由穷变富,特别是竹马乡下张家村从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摇身一变成了“亿元村”。下张家村土地贫瘠、交通不便,甚至没有一条像样的水泥路,在村书记钱瑞华的带领下,也开始种起了茶花。钱瑞华还带队前往广东、云南、福建等地考察取经,村民们完成了从“粮农”到“花农”的转变,家家住上小洋楼,户户开起小汽车。“一株茶花一担谷,一亩茶花一栋楼”,谈起那段日子,村中六七十岁的老人至今记忆犹新。

  在何根林、钱瑞华这样一批“领头羊”的带领下,当地百姓的“花海”掘金路,顺风顺水。1999年,竹马乡被农业部授予“中国茶花之乡”称号,2003年更是建起了金华国际山茶物种园。园内保存了多达204个山茶物种,也是世界上首个包含收集、保存、栽培、驯化、育种等功能的山茶属物种公园。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婺城的花卉产品远销全国多个省市,金华也曾一度成为全国茶花交易市场中心。

  2004年3月22日,首届中国艾青诗歌节暨第二届中国茶花文化节在金华举办,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特发来贺信并赋诗句“花为诗添意,诗为花增容”,高度赞扬金华茶花。


3月10日,金华市第十四届茶花节当天开幕,在金华市人民广场上举办了精品茶花展、特色花卉展示展销。拍友时宽兵摄

  二

  金华自古就是花乡,花木栽培历史悠久,人工栽培山茶花始于南宋,深厚的底蕴造就了先发优势。从地域上看,金华地处浙江省中部丘陵盆地,拥有大面积土质肥厚的红壤土,十分适宜茶花的种植。

  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站上风口的金华花木开始大规模商品生产,茶花更是如日中天。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前后,金华茶花产业发展就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守着好地,依靠经验,凭借产业基础和名气积累,一度不愁销售的金华茶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似乎有些停滞不前。目前,婺城现有茶花种植面积11000余亩,产值逾2亿元。现今,茶花种植相对较集中,主要分布在竹马、乾西、罗店等乡镇,但种植规模较小,100亩以上的种植户不足20家。

  专家看来,产业萎缩主要有几个原因:一方面,花农囿于一隅,每天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等待买家上门,销售模式老旧。另一方面,黄泥土栽种的山茶花土壤偏重,不利于物流运输,盆栽在浇灌过程中也容易产生污渍,传统的种养模式,事实上阻碍了茶花从园林景观苗木走进千家万户“登堂入室”的步伐。

  中国花卉协会茶花分会副会长李纪元说,茶花的基质“改革”迫在眉睫。未来,茶花可以试用蛭石等介质作植株根系的基质固定植株。目前,茶花的标准化、基质化种植,福建地区已开始显现出了“领跑”趋势。

  市场变幻莫测,没能准确掌握市场脉搏,引领市场需求,是金华茶花的另一弱势。一层不变的嫁接技术,使消费者对茶花产生审美疲劳。而对于花卉的鉴赏,现代的年轻人更倾向于扦插苗,它的分枝更为自然,冠型更为美观。

  花农的从众心理,也是金华茶花出现低潮的原因之一,大量产品同质化,供大于求。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差异化、品质高的苗木产品依然能卖出高价。如同在金华的花农方永根,其杜鹃产品价格一直比别人的高出五到六倍,因为都是他自己选育出来的独特品种。

  当然,茶花辉煌不再,也离不开一些客观原因,如土地、基础设施投入少、规模小而散,等等。

  “目前的种种原因,导致花二代在茶花行业十分缺少。”李纪元说,“花二代”已被时代的浪潮推到了产业发展前沿,只有他们真正从父辈手中接下这个接力棒并注入现代元素,才能带领茶花产业爬坡过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三

  “接力”问题,同样引起了政府部门的关注。在前不久举行的金华市第十四届茶花节暨婺城区第三十一届茶花花朵展上,增加了这样一个新环节:老一辈花农代表向年轻“花二代”代表交接“古茶花种子”。

  简短的仪式,却也是发展的风向标,充分调动“花二代”积极性,守正创新,用新思路、新想法、新模式激活茶花产业的新业态。

  婺城区科协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人才力量的培育上,婺城将大力实施“茶花新生代”精英培养计划,发挥本地花卉协会、园艺公司的实践经验优势,设立茶花产业职业技能实训基地,重点培养对花木产业感兴趣的返乡创业大学生、退伍军人和青年农民工,采用导师制、学徒制的培养模式,培育一批“有技能、会管理、善经营”的花二代。

茶花产业政策新闻发布会

  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最振奋人心的,是18项茶花产业扶持新政的颁布。眼下,马上就到了山茶花抽芽的时节,最近这些天,花农王季成正忙着给园内的茶花修枝。自从“新政”颁布以后,他的种花底气更足了。“每亩茶花种植都有相应的补助,我们都在考虑要加大种植面积。”王季成说。

  不仅如此,婺城还将加大茶花领域科研投入,政府每年至少投入100万元经费用于茶花科研;与国内科研院所等茶花研究机构合作,目前,区政府已与中国林科院亚林所等科研院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通过组建茶花产业技术专家帮扶团队,精准对接茶花企业发展的技术需求,在茶花新品种的选育、栽培管理、产品标准制订等方面给予技术支持。

  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除了茶花,金华还有一样农产品声名远播——佛手,却发挥出了自己最大优势。佛手的“突围”之路,或许能给茶花产业提供一些启发。

  同样经历了3年疫情,有部分茶花花农曾向记者坦言,生意最吃紧的时候,销售额下降了70%以上。而金华佛手却实现了价格的“飞升”。从2020年的每斤20元至30元,到现在的七八十元,甚至破百元。

  种植户们说,触网“上线”特别重要。它让佛手的销售范围从省内为主拓展到了全国。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花卉林果所副所长王轶表示,佛手的轻质化改革,他们一直都在进行,典型的企业代表锦林佛手更是早在十几二十年前就已探索,这也给佛手的远销打下了良好基础。

  其次,以前,佛手主要以卖大果、黄果为主,从10月卖到来年1月。如今,农户尝试把销售季提前4个月,卖起清新雅致的佛手青果,并迅速打造成“爆款”。新农人们还尝试起了枝青佛手“插花”“水培”,这也更加印证了增加应用场景、延长产业链的重要性。

  在全国各地的佛手里,只有金华佛手香气最为独特。根据这个特点,以浙江金佛手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企业,已开发了佛手饮料、佛手咖啡、佛手冰淇淋、佛手精油、佛手日化等系列产品。相比之下,金华茶花的衍生品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同样发展茶花,广东地区在衍生品的开发上也值得金华学习。他们尝试起了茶花永生花、干花制作,甚至通过人工杂交选育获得了具有四季开花性状的新一代茶花品种群。

  说到底,茶花产业是“美丽事业”,也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改变花农靠天吃饭的现状,就得不断提高种植端的产量、品质。这不仅需要田间地头的“技术革命”,还需定好方向,走好路子,只有不断向标准化、差异化、精品化和品牌化的路线发展,才能带领金华茶花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