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专题活动 > 美丽乡村浙江样板 > 示范县 正文

第一批浙江省美丽乡村示范县:江山市

2016年09月30日 09:52:21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城镇网作者:编辑:陈丽丹

  江山市地处浙闽赣三省交界,位于钱塘江源头地区。现辖12个镇、5个乡、2个街道,292个行政村,13个社区,全市区域总面积2019平方公里,总人口61.09万。一直以来,江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于2009年启动中国幸福乡村建设。目前,已累计创建中国幸福乡村117个,建成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13个、衢州美丽乡村精品村28个,创建了大陈古村、醉美碗窑、秀美耕读、月满新塘等一批3A级景区,培育出幸福乡村风光线、古镇养生风韵线等多条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中国幸福乡村建设已成为江山市新农村建设的一大创举和品牌。2011年,被评为首批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连续七年在省新农村建设考核中被评为优秀县。

  今年以来,江山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发展“全域旅游”为统领,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积极开展省美丽乡村示范县创建工作,打造中国幸福乡村升级版,努力实现幸福乡村环境美、外在美、发展美、内在美、持久美、协作美,不断推进中国幸福乡村串珠成链、连线成片,引领推动幸福乡村向景点化、景区化、休闲化方向发展,现已取得明显成效。

  大美生态,突出景观化,提升环境美

  全面发力农村“双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现行政村全覆盖。目前已投入资金5.4亿元,完工村208个,2016年实施的67个治理村现已开工建设。2014、2015年已建终端749个,其中无动力终端676个,微动力终端73个;完成主管铺设约597公里。2014年98个村已有89个村开展市级验收,2015年有20个治理村已完成市级验收。全市有122104户农户受益,受益率达到80%以上。同时,还建立健全了“五位一体”的市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维管理体系,生活污水治理设施长效管护得到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全面推广。大力开展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积极探索“可学习、可复制、可推广”的垃圾分类模式,实现分类收集、定点投放、分拣清运、综合利用。全市176个村实施垃圾分类,占全市行政村数的60.3%,其中示范村达到104个,占实施数的59%。目前,全市行政村垃圾集中收集无害化处理率达100%。2015年实现垃圾减量1317吨,减少30%,成肥394余吨。目前,全市共建有太阳能垃圾堆肥房86个,配置快速成肥机器7台,已全域覆盖现有的垃圾分类实施村。配备分类垃圾桶10万只,垃圾分类车328辆,垃圾分拣员1200余人,新建垃圾兑换超市104个。

  全面开展绿化行动。根据“亮点集聚、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要求,重点开展村庄道路、水体沿岸和庭院绿化彩化美化。以省市级森林村庄、森林城镇创建为契机,通过拆旧建绿、见缝插绿、拆违透绿等措施,扩大村庄绿地覆盖率,打造村庄绿化彩化美化节点。今年江山市启动51个绿化重点工程建设,目前已完成平原绿化工程面积3110亩,绿化总投资达9000多万元,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1.8%,年增幅0.2%。

  全面深化“五水共治”。围绕“三百一零”(建设百里生态景观河道、培育百个治水转型示范典型、打造百家清洁生产规模企业,“清三河”零反弹)总体目标,开展“清塘美河”治水行动,强势推进河湖库塘清污。投资5.385亿元,实施各类治水项目50个,目前,14个续建项目已完工2个,36个新建项目已开工24个。投资3119.28万元,已完成清污(淤)69.5万方,占全年计划的64.36%,25条河道(段)、135座水塘、11座山塘、1座水库、260公里沟渠得到清理,打造河湖库塘清污(淤)示范点19个。查补“清三河”短板问题30处,完善“河长制”、“排长制”,开展“一行一品牌·一乡一看点”创建活动,培育打造一批可看、可学、可复制的江山治水品牌。开展生猪复养专项整治行动,巩固“清三河”达标县创建成果。定期组织“河长制”河道的水质监测,确保了出境水断面水质各项指标均达标。

  全面推进综合整治

  “六乱”整治成效明显。全面开展“垃圾乱扔、污水乱排、杂物乱摆、衣服乱晒、电线乱牵、广告乱贴”六乱整治行动,突出精品线沿线公共场所和农户房前屋后的“乱堆乱放”整治,落实农户房前屋后“三包”制度。目前,全市累计投入1000余万元,参与人员59000余人次,清理环境卫生死角11000多处,清运垃圾0.8万吨,整治各类“牛皮癣”广告7800余处。同时以创星级农贸市场为契机,开展集镇环境综合整治,巩固扩大“洁净集镇”整治成果,全力推进集镇颜值再提高、功能再完善、品质再提升。目前,全市累计拆除违章搭建及雨棚2877处5.4万平方米、店外广告牌4032个,划定固定停车位1800个,清理卫生死角1300多处,清运垃圾9347多吨,集镇“脏乱差”现象得到明显改观。

  “四边三化”深入实施。实施“311”示范项目(315省道、通江郎山景区公路、205国道、三卿口溪以及保安支线、保安集镇)和衢州市全市域示范线(涉及江山市的有杭长高铁和江山港)打造,对青山白化、乱采乱挖、绿化缺失等乱象以及矿山绿化、矿区治污和水土保持等重点问题进行整治,全市1241个上报问题点和5个上级媒体曝光问题点全部整改到位,27条县道纳入整治范围,已完成自查问题点整治2100多处,已拆除沿线违章建筑15万多平方米,清理垃圾回收站、水泥预制厂、砂石场等31个,整治规范立面8.1万平方米。2015年,以“两路两侧”整治为重点,完成整治省市交办问题点2024个、自查问题点289个。“四边”区域环境面貌得到明显改观,路长制、网格化巡查等各项制度基本建立。

  “三改一拆”强势推进。以创建省“基本无违建市”为目标,重点开展“创建百个示范点、推进百万拆违任务全面完成”的“双百”活动,通过创建100个左右示范点,以点带面,推进百万拆违任务全面完成。全面清理缓拆违建895宗7.8万平方米,以影响消防安全违建、重点区域重点类型违建、涉违信访案件等为重点,实行“销号清零”管理。全面推进“蓝色屋面”专项整治,完成蓝色彩钢棚拆除37个2.5万平方米。截止7月15日,今年完成拆违2533宗90.7万平方米、三改116.1万平方米,分别完成上级下达年度任务的113.3%和61.1%。2015年衢州下达拆违105万平方米,实际拆违5618宗175.2万平方米,完成166.9%。

  大治形态,突出精致化,重塑外在美

  编制专项规划

  按照市域景区化要求,分类规划与建设村庄。制定了《江山市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中国幸福乡村升级版行动计划(2016—2020)》即“十三五”规划,计划明确了“十三五”期间中国幸福乡村建设的基本原则、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十三五”期间,将按照“重点培育、全面推进、争创品牌”的要求,实施“中国幸福乡村”升级行动,实现外在形态优美宜人、生态环境洁净有序、产业经济转型升级、精神文明繁荣昌盛、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引领推动幸福乡村向景点化、景区化、休闲化方向发展。编制完善了江山市升级版市域村庄布局规划、升级版市域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升级版市域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规划等,完善了《江山市农村环境保护规划(2016—2020)》《江山市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江山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2010—2020)》《江山市农家乐发展总体规划(2010—2020)》等专项发展规划体系,指导专项工作的开展。注重特色规划,已完成《保安民国风情线概念及详细设计方案》、《廿八都镇古镇养生风韵线概念及详细设计方案》、《江山市清湖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等景观核心片区规划;《最江南绿色休闲实验区规划》、《江山港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已通过会审。对列入美丽乡村示范村、A级景区村、AA级景区村创建村,深入挖掘村庄特色,打造各类特色村,因村制宜编制村庄建设规划,优化村庄布局,打响村庄品牌。

  提升幸福乡村

  以“点线面”建设为引领,深入实施美丽风景打造工程,切实提升幸福乡村外在美。

  打造美丽乡村精品线和“仙霞古道世遗江郎”景观带。以沿核心景区、沿乡村休闲旅游热点、沿人文古迹等为区域重点,打造美丽乡村风景线。先后推出幸福乡村风光线等六条美丽乡村精品线建设。在原有建设的基础上,今年又投资1500万元,绿化彩化精品线沿线30多公里,打造线上绿化景观节点20处,把精品线打造成美丽风景展示带。同时,开展精品线及景区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为广大游客提供一个舒适、整洁的游览环境。在此基础上,江山按照“统筹规划、区块联动、重点培育、连线成景、争创品牌”的要求,围绕“一条主线”,实施“六大核心景观片区建设”,发挥核心景区世界自然遗产地江郎山、仙霞关、廿八都古镇、浮盖山洞群和千年仙霞古道的辐射作用,按照“一年成型、两年成品、三年成景”思路,计划通过3年努力,建成以“仙霞古道世遗江郎”为主题的美丽乡村风光带,推进中国幸福乡村串珠成链、连线成片,把沿线建成风景长廊,把乡村建成美丽景区。共投资589.8万元,对廿八都、保安、峡口、碗窑等七个乡镇44.8公里长的乡村道路进行提升改善,涉及项目11个。同时,投资1900万元对315省道4个景观节点按“锦绣文章、锦绣大地、锦绣生活、锦绣前程”四大主题进行整治,投入40多万对淤八线2.25公里绿化进行提升,打造“便捷、畅通、安全、舒适”的美丽公路路域环境。

  开展整乡推进示范。在保安、廿八都、新塘边、大陈4个乡镇开展美丽乡村整乡推进示范,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提升江山市美丽乡村建设整体水平。一是开展全域垃圾分类实施,开展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实现分类收集、定点投放、分拣清运、综合利用。二是开展全域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农村“六乱”整治为主抓手,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的面貌。三是实施项目建设。整合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幸福乡村建设、山区经济、水利工程等项目资金,重点开展绿化彩化美化、景观节点打造等项目建设。四是开展全域家风家训收集整理,传承家风家训,弘扬乡风文明。

  建设特色精品村。以“全域旅游”理念建设新农村,制定具有江山特色的“示范村及景区村”建设标准,年内共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60个、A级景区村40个、AA级景区村20个。发挥江郎山—廿八都旅游区4A级旅游景区辐射作用,引导周边村庄发展乡村休闲旅游,重点培育日月村、兴墩村、永兴坞村等衢州市级乡村休闲旅游特色村,提升和睦彩陶文化村、枫石村、永兴坞村、太阳山村等一批乡村3A级景区村,以点带面全面提升江山市乡村休闲旅游品牌。

  建设“美丽庭院”样板。开展美丽庭院“百千万”巾帼行动,打造江山垃圾分类升级版,按照“低成本可复制、简单化易坚持”思路,围绕“洁、齐、绿、美、景、韵”六美标准开展美丽庭院创建及评比活动,把庭院建成精致小品。开展美丽庭院宣传培训会200余次,5万余名妇女群众参与。开展全市“美丽庭院”创意大赛,打造了文化耕读、和睦彩陶和大陈古村三个美丽庭院示范村,吸引了周边地区兄弟县市前来考察学习。在全市创建美丽庭院示范户1250户(其中党员美丽庭院示范户达500户)。

  推进历史文化村落保护与利用。本着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的原则,将古村落的保护纳入到新农村整体规划中,制定了升级版市域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规划及相关村建设规划。全面启动全市22个历史文化村落建设,其中重点村6个、一般村16个,各建设项目正按形象进度推进。启动第四批项目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村庄绿化及水泥路改造有序推进,部分建筑墙体外立面开始改造。目前,第一批已完成,第二、三、四批项目建设分别完成工程总进度的89%、52.8%、20.1%。

  美化农房改造。实施浙派民居改造工程,依山就势,沿水而居,就地取材,彰显特色。编制了《江山市农民建房通用图集》,免费向各地农民推广使用,重点打造了勤俭、通贤、廿八都等15个村规划统一、风格协调、视觉清新和富有乡愁记忆、地域特色的“浙派民居”。着眼治旧控新,加大外立面改造力度,加快“赤膊墙”、“水泥墙”整治,共整治高铁、高速、国省道、6条精品线沿线及江山港可视范围内所有民房、厂房、围墙等“赤膊墙”765幢、12.2万平方米。

  大兴业态,突出绿色化,彰显发展美

  农业“两区”升级版打造不断深化。以创建省级“一区一镇”为目标,深化提升农业“两区”建设,创建长台蜂业强镇和塘源口绿色果业强乡2个特色农业强镇,建设江山蜂产业集聚区、江山绿牡丹茶产业集聚区、保安休闲观光农业强乡、塘源口绿色果业强乡、凤林光谷农业强镇等衢州市级“一区一镇”5个。对全市粮食功能区规划进行优化调整,累计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14万亩,其中今年新建粮食功能区1.7万,农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投资600万元提升建设各类现代农业园区5个建成现代农业园区5.27万亩。

  农村新型业态强势发展。

  打响“旅游+”品牌。积极引导农户发展以“中国幸福乡村游”为重点的休闲游、观光游、体验游、生态游、养生游等乡村旅游业,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是“旅游+农业”。积极培育现代农业示范园、农业龙头企业、特色家庭农场、农业精品线路,大力发展以“休闲度假、参与体验、生态观光、养生养心”为主要内容的乡村休闲旅游,目前已创建省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1个、衢州市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3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企业1个,打造3条衢州市休闲观光农业精品线路。谋划休闲观光农业项目6个,其中招商引资500万元以上的3个。二是“旅游+民宿”。迎合快旅慢游休闲时代,拉长“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产业链。近两年共切块省山区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等项目资金1800万元,用于扶持民宿经济发展项目,今年重点创建22个民宿特色村,发展农户306户1723间民宿客房。目前,已建成廿八都兴墩、保安龙井、峡口枫石等一批农家乐民宿特色村。2015年,全市农家乐共接待游客403.81万人次,比上年接待游客286.3万人次增长了41%;年营业收入2.12亿元,比上年增长了43.6%。三是“旅游+文化”。近年来,江山市累计投入近5亿多元,深入发掘特色文化,积极谋划举办各类节会,扎实推进廿八都古镇、清漾毛氏文化村、大陈历史文化村、山里河马场等一批重大乡村休闲旅游项目建设。挖掘廿八都兴墩村红豆杉群落、千年古驿、健康长寿等特色内涵,积极打造塘源口乡洪福村桃气小镇、坛石镇上溪村骑行小镇等特色。

  推进“电子商务进万村工程”。江山市政府携手阿里巴巴一起打造农村电商,年内计划完成70个农村淘宝站建设,乡镇电商创业平台和村电商服务点实现基本覆盖。目前已建成农村淘宝服务站49个。2015年底,村级电商服务网点205个,比2014年150个增加55个,增长率37%。

  农民收入水平持续增高。近年来,江山市委市政府加大对农村产业化经营的金融扶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生态休闲旅游,积极引导新型农村产业发展,来料加工、农家乐、乡村游、高附加值种养殖业等产业得到较好发展,也有效带动了农村二、三产业经营净收入的增长。2015年,江山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25元,同比增长10.0%,绝对值比衢州市平均水平高1441元,增幅与衢州市平均水平持平。城乡收入比为1.90:1,低于衢州市平均水平(1.97: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10658元,同比增长10.1%;人均经营净收入4800元,同比增长8.2%;人均财产净收入271元,同比增长18.3%;人均转移净收入2596元,同比分别增长10.1%和12.2%。

  扶贫帮扶工作落到实处。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基本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贫困现象的重大决策部署,提供、引进帮扶资金206万元,全年共实施帮扶项目20个,发展特色产业基地1586.5亩,受益农户3530户。大力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全年共培训低收入农户2000人,其中4600元以下农户60人。目前,全市3389户4600元以下贫困户已全面消除,2015年全市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为8787元,同比增长22%。全市共有低保对象7293户12376人。其中:城镇318户579人;农村低保6975户11797人。2015年新增低保对象2209户4475人,低保占比达到2.03%。农村低保从389元提高到459元,城镇低保从540元提高到612元,分别增加了18%与13.3%,农村低保标准占城镇低保标准的75%。

  大创文态,突出特色化,丰富内在美

  文化礼堂建设扎实推进。围绕将农村文化礼堂建成“美丽乡村的新窗口、会客厅,百姓文化的赶集地”目标,大力整治农村非法宗教、封建迷信、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以及“黄赌毒”等不良习气。开展百家文明单位“传承家风家训·弘扬乡风文明”主题实践活动,全市255家省、市、县级文明单位参与,通过开展争做“最美江山人”、结对共建文化礼堂、“学传立家风家训”、文化礼堂带头人才艺大赛等活动,推动教育教化、乡风乡愁、家风家训、礼仪礼节等进礼堂,凝聚向上、崇善、爱美的强大正能量,为打造华东地区最具活力城市、建设幸福江山、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工作成绩得到了上级的一致肯定,荣获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先进县。5月30日承办了衢州市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现场会,6月17日至18日承办了全省基层宣讲工作暨宣讲进文化礼堂经验交流会。目前全市已建成农村文化礼堂97个。

  美丽党建文化融合发展。认真落实浙江农村基层党建20条经验,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六乱”整治、“五水共治”、“四边三化”、“三改一拆”等重点工作中,发挥“党建5+”作用,全面推进美丽乡村与美丽党建融合共促,实现乡村美、党建美,把美丽乡村精品线打造成基层党建示范带,把“整乡推进、整县提升”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为美丽乡村示范县建设的坚强组织保障,把美丽乡村示范点、景区村建设成为融美丽生态、美丽业态和美丽党建于一体的复合型示范典型。

  历史文化村落内涵不断丰富。在全市22个历史文化村落全面开展“千村故事”编撰及建立“千村档案”。目前,江山市《千村故事丛书》编撰已完成,分礼仪道德、生态人居、劝学劝农、名人名流、民风民俗、手技手艺、特产特品等七个篇章,编撰了故事22个。“千村档案”方面,通过市档案局组织人员调查摸底,在凤林镇白沙村召开现场推进会,把白沙村的档案收集工作经验推向全市。目前,22个村全部完成建档工作。

  大抓常态,突出长效化,力求持久美

  长效机制不断健全。出台《江山市中国幸福乡村复评管理办法》,对已被命名为“中国幸福乡村”的,实行星级评定,根据星级实行差异化资金补助。对考核一次不合格,给予“黄牌”警告,二次不合格实行摘牌处理。对未实现无猪村、无违建村创建,未完成双治任务等的,直接摘牌。实行中途退出和增补机制,确保质量和品质。同时,加强村庄卫生保洁、设施维护和绿化养护等工作,落实相应人员、制度、职责、经费,探索建立以村集体和群众为主、政府补助为辅的筹资机制,建立“五位一体”农村生活污水运维机制,将村庄卫生保洁、垃圾分类等纳入村规民约,确保各项机制长效运行。

  农村改革创新不断深化。构建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在大陈、塘源口开展农合联试点工作。6月3日,江山市第一家农合联在大陈乡挂牌成立,目前全市19个乡镇均有农合联组织成立。抓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农民持股计划、林权制度改革等改革试点。目前,全市有10个乡镇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涉及166个村2304个村民小组。截止目前共调查承包农户7万户,实测承包地面积19万亩,完成农户签字4000多户;全市有130个行政村已基本完成权属调查、土地测量工作,并同步开展内业成图、数据建库工作;四都镇、大陈乡已基本完成整乡镇测绘及公示工作。林权交易有明显增长,全市通过公共交易平台流转集体林木、林木和林地共计42起,流转面积计3205亩,流转交易金额913.8万元;全市林权抵押贷款起数20起,贷款资金2148万元,抵押面积8087亩。

  基层自治不断规范。依法治理、基层自治不断加强。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村两委职责和村务决策管理程序不断规范,对村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制约不断加强,建立“村级版”权利清单制度,制订出台《关于印发江山市村务公开办法的通知》(江村管办〔2016〕1号),明确村务公开的25项内容和具体要求,进一步规范落实村务公开制度,对涉及财务预决算、美丽乡村创建、重大工程建设等村级重大事务,及时向村民公开,接受村民监督。大力推进“平安江山”、“法治江山”、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开展民主法治村创建,推进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创新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高依法建制、以法制治村能力,村级各项工作健康顺利开展。

  大提状态,突出蛮拼化,弘扬协作美

  加强领导,强化保障。市级层面建立了由书记、市长亲自任组长的省美丽乡村示范县创建领导小组,并抽调了7名人员成立创建办,集中办公、专司创建工作。同时,设立创建专项资金2000万元并整合中国幸福乡村、乡村休闲旅游、山区经济、一事一议及农口相关资金共1.5亿元以上,统筹用于创建工作。对创建工作及示范点打造中所需要的土地指标等要素,开设口子,特事特办、优先调整划拨,确保有资源办事。制定出台《关于开展2016年结对帮扶共建中国幸福乡村活动的通知》,全市106个机关部门单位及部分工商民营企业与A、AA级景区创建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开展结对,每年到位帮扶资金1000万元。

  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制订了《江山市创建省美丽乡村示范县实施方案》,全面逐个分解乡镇、部门责任,形成个性化的创建省美丽乡村示范县“军令状”,由市委书记亲自与相关部门、乡镇签订。制订了考核办法,做到每月有汇报,季度有例会,年末有考核,日常有督查,确保各部门、乡镇(街道)将创建责任落到实处。各单位相继也相继制订实施方案,召开创建动员会,层层签订“军令状”,做到任务到岗、责任到人,时限到点、工作到家,领导到位、督查到底,确保各项目标责任的落实。市四套班子领导经常深入联系乡镇(街道),带着军令状,靠前指挥、督导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县创建,及时帮助破解工作难题。

  细化督考,推进长效管理。将美丽乡村示范县创建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各乡镇(街道)和相关部门年度综合考核和专项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坚持倒逼和引领相结合,出台《美丽乡村示范村、景区村创建标准及考核评分办法》,对年度内被评为美丽乡村示范村、A级、AA级景区村的,分别给予不同资金补助。出台《中国幸福乡村复评管理办法》,对考核不合格的,一次给予“黄牌”警告,二次实行摘牌处理。出台《2016年度美丽乡村示范县农村环境整治月度互查考核办法》,开展“一月一主题”专项督查,落实每周一巡查,每月一督查,每月一通报的常态监管制。目前,已会同市督考办开展专项督查4次。督查结果在《今日江山》进行通报,连续三次得分后3名的乡镇(街道),由市领导约谈其主要领导,并开通建设性舆论监督电视栏目《本周聚焦》,宣传推广先进经验做法,聚焦曝光脏乱差现象。

  狠抓宣传,唱响品牌。综合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介,全方位开展宣传活动,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监督示范县创建的良好氛围。每两周编发一期《江山信息创建美丽乡村示范县工作专刊》,每周编发一期创美快讯,累计编发专刊8期、快讯22期。在《今日江山》报纸一版开设创建省美丽乡村示范县专栏,推出《美丽乡村行》电视专栏,开通建设性舆论监督电视栏目《本周聚焦》,宣传推广先进经验做法,聚焦曝光脏乱差现象。积极向上级媒体报送信息,努力提高江山市美丽乡村建设影响力,累计被衢州市农办录用5条,被衢州日报录用若干篇。报送的《江山市全面启动创建省首批美丽乡村示范县工作》信息得到了省农办主任章文彪的批示。开展了创建美丽乡村示范县摄影比赛活动,吸引了广大摄影爱好者广泛参与。共收到各类参赛图片近400幅。开展了纪念建党95周年暨创建省美丽乡村示范县书画展。

  下一步,江山市将咬定创建首批省美丽乡村示范县目标不放松,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敢于担当、勇往直前的精神,对照要求,查补短板,做强长板,进一步造浓创建工作氛围,强化督查考核力度,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成效,为市委、市政府建设“幸福江山”,积极打造中国幸福乡村升级版,打造华东地区最具活力城市而努力奋斗!

微信分享 关注浙江城镇网微信
  • 2016·美丽浙江——寻找外国人眼中的最美乡村
  • 浙江“百镇梦想”征集活动即日起接受乡镇报名
  • 蚂蚁金服农村普惠金融大事记
  •  
  • 奔跑吧,特色小镇

城市观察

台州特色小镇创建带动实体经济发展

台州特色小镇的最大的特色就是突出制造业特色,创建必须突出制造业的重要性。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主办 电话:0571-85311493 QQ群:106862457 官方邮箱:zjczw2014@163.com 地址:杭州市体育场路178号浙江日报社裙楼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