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专题活动 > 美丽乡村浙江样板 > 示范县 正文

第一批浙江省美丽乡村示范县:德清县

2016年09月30日 09:52:21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城镇网作者:编辑:陈丽丹

  近年来,德清县在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指引下,把惠民利民作为根本出发点,加快推动建设成果向经营成果转化,全力打造“全域美丽、城乡一体、乡风文明、生活美好”的美丽乡村升级版,真正走出了一条“两山”化“两美”的发展新路。2013年成功创建省美丽乡村先进县。2014年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现场会在德清召开,标志着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版从德清出发。2015年全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等重要会议相继在德清召开,全国首次农村人居环境普查评价德清县位居第一。

  以政府推动为主导,完善创建工作体制机制

  德清县通过政府主导、政策驱动,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强化整合、统筹协调,不断完善美丽乡村建设的体制机制,为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强保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出台《德清县争创省美丽乡村示范县实施方案》,明确“十个一”工作思路,突出“十大工程”工作重点。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的德清县争创浙江省美丽乡村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县主要领导亲自动员部署、亲自督查推进、亲自协调决定重大事项,统筹兼顾、系统推进创建工作。将美丽乡村建设纳入县综合考核指标,实行“工作亮相、考核亮牌、问责亮剑”三亮考核机制,落实具体责任到事、到人、到时、到位。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深入开展县领导联系、年轻干部驻村、部门结对、村企结对、群众投工投劳等活动,汇聚“全县总动员、上下齐行动、人人都参与、共树新形象”的强大合力。二是落实政策措施。制定《中国和美家园建设规划纲要(2009—2018年)》,每年出台具体的实施意见、考核办法、涉农资金整合方案、联系领导制度等政策文件,整合美丽乡村路、中小河流治理、平原绿化等部门项目资源,推进整体化实施、品牌化经营、项目化管理,加快美丽乡村升级版建设。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进行以奖代补,到2015年底累计投入约13亿元。三是注重规划统领。2009年编制完成《德清县“中国和美家园”建设总体规划》,统领第一轮美丽乡村建设,至2015年底实现第一轮精品村创建全覆盖。2012年编制完成德清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并在《德清县域总体规划》(2014—2030)中修编完善新一轮村庄布局规划。在总结前期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按照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要求,编制完成《德清县美丽乡村升级版战略规划(2016—2020)》,引领新一轮美丽乡村升级版建设。战略规划以“共富乡村、绿色乡村、人文乡村、智慧乡村、乐活乡村、善治乡村”六村行动为目标,重点展开“个十百千万”工程。其中“一”为一个美丽乡村示范县创建工程;“十”为“十线十镇十景”工程,实现“十线十镇、线上有镇、镇内有景”;“百”为百个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和特色提升村建设工程;“千”为“双千”工程,即培育一千家乡村民宿和一千家各类农村经营主体;“万”即万户美丽家庭创建工程。“十三五”时期计划投入30亿元,实现“五美六村”建设目标。

  以建管并重为原则,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围绕“县域大景区”的构想,按照“点上出彩、线上成景、面上美丽”的总体要求,“点线面”结合全面提升县域美丽度。一是打造美丽乡村风景线。充分挖掘名山、湿地、古镇元素,按照“串点连线成片、整体耐看可游”的要求,高标准建设环莫干山异国风情景观线、中东部历史人文景观线、蚕乡古镇景观线、防风湿地景观线、水梦苕溪景观线等5条各具风情的景观线,把美丽乡村“盆景”串成“风景”。其中环莫干山异国风情景观线入选首届浙江美丽乡村十条最美精品线路。二是创建美丽乡村示范乡镇。大力开展小城镇改造提升工程,因地制宜建设一批有产业、有文化、有个性的“美丽城镇”,使之成为城乡居民创业就业的基地,国内外游客休闲旅游的胜地,展示新农村建设成就的窗口。成功创建武康、钟管、洛舍、莫干山、三合、筏头等6个美丽乡村示范乡镇。三是建设特色精品村。依托优美山水风光、利用传统人文资源、融会生态观光农业、依附休闲度假项目,扎实推进特色精品村建设。完成了118个行政村的和美家园精品村创建,成功创建11个县级精品示范村、107个市级美丽乡村、11个省级以上美丽宜居示范村。四是开展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挖掘人文传统故事,大力开展民国风情—燎原村、爱情小镇—蠡山村、防风古国—二都村3个历史文化重点村建设,打造典型江南水乡田园风光与历史文化相融合的现代美丽乡村。第一批一般村顺利通过省验收;第二批重点村燎原村完成县级初验;第三批重点村蠡山村完成总工程量的80%;第四批重点村二都村完成规划设计并通过县级评审;7个一般村按年度任务顺利推进中。五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出台《中共德清县委德清县人民政府关于德清县“五水共治”实施意见》、《中共德清县委办公室德清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德清县深化“四边三化”行动方案(2015—2020年)〉》、《中共德清县委办公室德清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德清县“三改一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德清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德清县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4~2017年)》等文件,打出一系列环境整治“组合拳”,有效改善城乡环境面貌、优化生态环境,成功创建全国生态县。创新实践“九法治水”,全面落实“河长制”,完成“清三河”治理任务,全县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全部消灭Ⅴ类、劣Ⅴ类,跨行政区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考核优秀,两夺“大禹鼎”。积极开展“三改一拆”,无违建县创建先进县复评通过,2016年确保基本无违建县创建成功。坚持“一根管子接到底”,大力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现治理村全覆盖,农户受益率达到90%,在全省首创县、镇(街道)、村、农户及第三方“五位一体”长效运维管理模式。坚持“一把扫帚扫到底”,全面实行城乡一体的环境卫生管理体制,城乡垃圾收集覆盖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大力推进小垃圾的大革命,2014—2015年建成9座农村垃圾资源化利用站,完成31个村的农村生活垃圾“三化”处理工作,2016年建成2个日处理量各10吨垃圾资源化处理中心,完成70个村的农村生活垃圾“三化”处理工作,全县农村生活垃圾“三化”处理建制村覆盖率将达到67%。在全省率先实施生态补偿机制,生态补偿金由每年900万元提升到5000万元,森林绿化覆盖率逐年提高,覆盖率增幅高于湖州市平均水平,2016年全省平原绿化工作座谈会在德清召开。

  以民富村强为目标,大力发展美丽经济

  以“增效、增收、增能”为目标,通过农村产业发展、技术创新、政策引导和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美丽田园”建设,促进“美丽农业”发展,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实现农民增收致富。一是推动都市型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德清大力实施农业“两区”建设,积极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产业全链发展、功能融合发展,2014年和2015年连续两年综合评价居浙江省各县(市、区)第一位。目前已培育新港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等三大农业综合区,36个省级园区和41个市级园区,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8.98万亩。充分培育壮大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引导经营主体拓展功能,现有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9家、市级33家、县级8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5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2家,经工商登记的家庭农场数276家。率先在全国成立首个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自律组织德清县诚信农产品联盟会,完善覆盖城乡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网络,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打响“讲道德·更健康”农产品诚信品牌,列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二是提升新型业态发展水平。启动美丽乡村+互联网项目,以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带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成淘宝“德清馆”农产品销售平台,大力培育电子商务特色村,全县行政村以淘宝商店和丰收驿站为主的电子商务平台全覆盖,完成农村电商服务站192家(湖州市平均水平150家)。乡村民宿业蓬勃发展,以“经营乡村”的理念促进农民创业,坚持农旅融合发展,培育了以裸心谷、法国山居等“洋家乐”为代表的350家特色精品民宿,带动了阳光生态园等76家休闲观光农业园区,2015年度实现农洋家乐经济营业总收入7.05亿元,同比增长31.3%(湖州市平均增幅水平28.97%),成功发布全国首个乡村民宿地方标准,获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三是实施“富民强村”工程。以项目建设为主抓手,通过县级集体经济项目、省级扶持集体经济试点项目和异地联建物业项目三管齐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县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帮扶转化、村级集体经济创收项目建设,提升村级组织的“造血”能力和整体服务功能。实施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按照“一户一策”的要求,整体提升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等“四大收入”水平,让农民增收更给力更持久。2015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34元,同比增长9.3%(湖州市平均水平24410元,增长9%);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71:1(湖州市平均水平1.73:1);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年增幅为19.3%(湖州市平均水平18.4%);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615元,达到省定标准,低保覆盖实现应保尽保。

  以挖掘人文内涵为抓手,弘扬农村文明乡风

  深挖德清特色文化,充分发挥历史文物、文化风俗的文化价值、景观价值和经济价值,积极培育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美丽乡村。一是挖掘传承历史文化。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德清在全国首创建立农村“和美乡风馆”,并大力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全县建成文化礼堂70家(超额完成省市任务),不断激活农村“文化+”基因,实现乡村文化从“送”到“种”、以文化人的跨越。同时,编撰完成德清县历史文化村落故事集,完成“千村档案”相关工作任务。设立全国第一个展示道德模范人物的“公民道德教育馆”,创新推出“百姓设奖奖百姓”,设立民间草根奖44项,根据道德模范感人事迹编排成越剧《德清嫂》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形成公民道德建设中独特的“德清现象”。二是筹划敬农文化节。以“崇农、爱农、兴农”为主题,展现德清美丽乡村和现代农民风采,挖掘德清农业文化深层内涵,彰显德清升级版美丽乡村在全国的引领作用和影响力,筹划“中国(德清)敬农文化节”主题活动,全面塑造美丽乡村的敬农文化主题,强化“以德务农、依法护农、顺天敬农”的思想理念。三是巩固社会和谐成果。以“立德、立言、立业、立境、立信”五立评价标准实施美丽家庭创建活动,落实美丽乡村“共建共享共美”的建设机制。深入开展“十线百村”党建提升工程,软弱落后村“一村一策”整改转化到位,县镇村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责任清单全面落实。持续深入推进“平安德清”建设,全力构建法治、德治、自治“三位一体”社会治理模式,持续深化“驻村连心”、“返乡走亲”等行之有效的活动载体,创新推行“乡贤参事会”、“便民36条”等基层自治的好做法,进一步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实现了平安建设的“十一连冠”。

  以农村改革为动力,激发美丽乡村活力

  德清作为全省唯一的城乡体制改革试点县,承担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等14项国家级、25项省级改革试点,取得明显成效。一是深入推进“新土改”。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农村改革,通过确权、赋权、活权、保权,将农村死产变为活权、活权变活钱,将历史资产变为现实资本,切实助推了农民收入增加、改变生产生活。全县土地(林地)承包经营权100%确权,分别发放农村土地、山林承包经营权证79793本、31737本;宅基地100%确权发证,97948宗宅基地得到确权发证;全县81386户农户100%完成农房所有权颁证;村(社区)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制改革100%完成,确定股东30.01万人,发放股权证书9.07万本。村土地(林地)股份专业合作社100%完成组建。同时打造全省首个四级联动的农村产权交易示范平台,累计开展交易1041笔,交易额2.12亿元。在全国率先敲响“农地入市”第一槌,撬动农村沉睡资产,累计成交59宗,交易额1.18亿元,农民净收入增加9500多万元。二是积极开展“新金改”。以省金融创新示范县建设为抓手,在农村产权全面确权的基础上,通过推动金融下乡、发展普惠金融等途径,为农民致富、农村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贷保障和高水平的金融服务,有效地把历史形成的资产变成现实资本,把未来收益变成现实投资。成立浙江省首家“道德银行”,根据道德积分对农户实施信用评定和政策倾斜,累计为4869户发放“道德银行”贷款37.57亿元。12家金融机构累计发放“三权”抵押贷款2962户,金额8.47亿元,切实解决农民融资难、农村产权抵押难的问题,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三是持续深化“新户改”。围绕消除农村人口和新居民户口迁移的政策性、体制性障碍,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2013年9月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统一登记为“浙江居民户口”,全面梳理以不同户口性质划分而区别实行的公共服务类型,共涉及12个部门33项政策全面并轨,逐步消除了依附于户口上的城乡差别待遇,并明确今后出台政策将不再与户口性质挂钩,真正实现了城乡一体化。

  下一步,德清县将一以贯之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全面践行“两山”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放大山水生态优势,深化完善县域生态文明建设,力争把绿水青山护的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努力建设国际化山水田园城市,切实推进统筹城乡的全域美丽,加快实现由内而外的真正美好,为“两美”浙江、美丽中国建设作出样板。

微信分享 关注浙江城镇网微信
  • 2016·美丽浙江——寻找外国人眼中的最美乡村
  • 浙江“百镇梦想”征集活动即日起接受乡镇报名
  • 蚂蚁金服农村普惠金融大事记
  •  
  • 奔跑吧,特色小镇

城市观察

台州特色小镇创建带动实体经济发展

台州特色小镇的最大的特色就是突出制造业特色,创建必须突出制造业的重要性。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主办 电话:0571-85311493 QQ群:106862457 官方邮箱:zjczw2014@163.com 地址:杭州市体育场路178号浙江日报社裙楼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