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专题活动 > 69档案日 > 实例 正文

档案既证明身份又找回姓氏

发布时间: 2016年06月03日 17:08:53 来源: 浙江省档案局

对河口水电站工资名册

  德清人民的喝水用水之地——对河口水库,于1958年7月动工兴建,1965年8月竣工。水库位于该县西部东苕溪支流余英溪上,是一座以防洪为主,结合灌溉、发电等功能的综合性大型水库。自工程建成投入运行以来,拦蓄大小洪水60多次,为确保德清县城、莫干山经济开发区、下游10万亩农田和杭嘉湖平原32万亩农田的防洪安全,发挥了巨大作用。当年为修建水库,县里从各个公社每月抽调三千多人到工地进行大力兴修,衣食住行也全在工地上,年轻小伙们把青春和热血都奉献在了水库上。随着工程进度的推进,修建水库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但是后勤服务却没有跟上,出现了较多问题。由于炊事房无法为工人正常提供伙食,工人们经常吃冷饭冷菜、喝生水,病了无人照顾,酿下了各种病患。

  80岁高龄的章某,曾经就在水库的炮兵营工作,一干就是四年。其间,在一次打山洞的任务中左脚受了伤,忍痛在营房休息了三天毅然选择了带伤继续干活,殊不知这为以后的健康埋下了很大的隐患。后来,国家进入困难时期,要求各单位精兵简政,章某由于长年劳作身体落下了病,想继续留在水库也有些力不从心,于是主动提出了回乡务农。章某至今生活在农村,收入极微,又半瘫痪在床,生活完全没有保障。最近,章某听人说起国家出台了政策,只要有证据证明当年在水库修建的记录,就可以享受一定的补贴。这对章某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他特地让儿子到德清县档案馆查找相关档案。

  德清县档案馆工作人员首先询问了有关情况,并为章某的儿子仔细地介绍了查档程序,在填写完查阅档案登记表后,工作人员拿出了厚厚的10本有关档案,让他坐下来细心查找,这对第一次接触档案的人来说有点像大海捞针,他显得有些焦躁。工作人员耐心为他解说查档方式和技巧,没多久,就找到了章某的曾用名,原来章某本姓张。在1961年时,年仅27岁的章某由于家境贫寒,在家人的介绍下入赘到了高桥公社的金某家。由于没交代清楚,姓氏由“张”误写成了“章”,这一错就是50多年。档案里清楚地记载着禹越公社张某于1958年8月至1962年2月修建水库的事实,章某的儿子顿时兴奋不已,说道:“太好了!老人家一定可以开心地下地走路了!”可是没想到的是没有证据证明档案里的张某就是章某,一切等于零。章某儿子的脸上又露出了一丝失望。工作人员安慰道:“不要着急,我们可以再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从早期的公社常住人口登记表上找到证据证明张某就是现在的章某。”于是耐心翻阅高桥公社案卷目录,很快,又在馆藏中找到了答案,1961年张某从禹越公社婚迁入了高桥公社,笔误把姓改成了章。章某的儿子颤抖着双手捧着档案,说:“太好了!真是太好了!医药费有着落了!太感谢你们了!你们档案馆的态度真好!办成了事我一定替老人家来好好谢谢你们!”据初步统计,2011年10月至今,到德清县档案馆查阅对河口水库档案的人数已超200人,章某只是其中一个较为典型的案例。

编辑: 王铮铮
总监制:范波      监制:俞亦赟    陈丽丹      采编团队:王铮铮    李选   袁波    黄玉环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