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e农行动 正文

“十二五”海盐现代农业再上新台阶

2015年12月28日 09:20:52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华涛 宋杰 杨颖慧 编辑: 王铮铮

 

 

  

 

  

 

  

 

  

 

  

 

  

 

  

 

  

图片由县农经局提供

       “十二五”期间,海盐县紧紧围绕中央、省、市有关现代农业发展的决策部署,紧扣“改革、创新、发展”主题,全县农业迎来了大发展的黄金时期,沐浴改革春风,现代农业蓬勃发展。

  五年来,海盐以现代农业“五大工程”为抓手,加快推进生态高效都市农业建设,全县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农业经济健康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预计年均实现农业总产值30亿元、实现农业增加值20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

  ——粮食生产“十一”连增,总产粮食102.5万吨。蔬菜、水产、鲜肉、水果等主要农产品产量、产值稳定增加。

  ——农业有效投入持续增长,累计投入21.2亿元。

  ——先后获得国家、省、市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全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县,全省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县,全市“五个一百”示范工程建设先进县,全市绿化工作考核优秀单位,全市生猪养殖业转型发展工作先进等45项市级以上荣誉称号。

  ——被列为全国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县,第二批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全国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县,全国“政府向经营性服务组织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机制创新”试点县。

  无人机植保防治作业

  “两区”建设显成效

  绿色发展新常态

  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海盐农业的主平台、主战场,使之成为功能全面、生态高效、循环发展的现代农业示范先行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转型升级。

  全县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13.9万亩,占家庭承包土地面积的42.9%,其中千亩以上功能区16个。着力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和配套项目建设,新建和修复渠道376.2公里,新建机耕路128.6公里,修建机埠60座,建设育秧中心14个、烘干中心13个,基本达到“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标准,大幅提高稳产抗灾水平。积极开展高产创建,坚持良田、良种、良法、良制、良机“五良”配套,集成推广高产栽培技术,功能区内水稻良种覆盖率100%,机耕机收率100%,粮食复种面积160%以上,总产量占全县的一半以上,单产水平一直名列全省前茅。

  全县建成现代农业园区13个,总面积9.3万亩,其中省级综合区2个、主导产业示范区2个、特色精品园5个。重点突出园区的产业提升和优化布局,沈荡蔬菜、武原葡萄、通元湖羊等区域板块集中成形,秦山芦荟、西塘桥野鸭、澉浦铁皮石斛等特色产业已然兴起,相继形成了全省最大的万亩红地球葡萄基地、华东地区最大的设施芦荟种植基地等。园区内,各种物联网技术、远程监控系统、智能大棚等现代化技术、装备集中引进应用,不断提升了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尤其是凤凰和湖山2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年总产值超7亿元,综合效益较园区外提升20%以上。

  蔬菜主导产业示范区

  落塘省级示范性粮食生产功能区

  稻鳅种养模式

  秸秆堆肥还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在提升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海盐更加注重农业生态环境改善,促进可持续发展。

  结合“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强力推进,全县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农村违建畜舍加紧拆除,养殖业结构优化调整,生猪年存栏量从2010年底的53万头,降至目前的8万头以内,规模化养殖场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100%,病死动物无害化收集、处理实现全覆盖。

  农业生产过程越发清洁。先后启动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工程,累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64万亩次,统防统治33万亩次,减少化肥用量4000多吨,农药年用量减少10%以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更加广泛,年产生物有机肥1.5万吨,沼液利用2万多吨。农作物秸秆通过肥料化还田、制作生物质燃料、加工成饲料等方式,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

  生态循环理念不断普及。元通省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通过验收,海盐友邦生物有机肥厂、天地和农场、百合美生态农场等一批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主体发展成熟。稻旱轮作、稻鱼共生、农牧结合等新型农业耕作制度推广应用,形成了有效的生态循环链。

  水果主导产业示范区

  龙头引领作示范

  品质安全有保障

  随着农村土地流转的有序推进,农业生产要素得到更优配置,在产业政策和农业项目的扶持引导下,海盐农业经营主体迎来发展新的机遇,焕发出新的活力。

  全县新增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5家,累计达到53家。36家生产加工型企业年销售收入达27亿多元,主要产品年产量达34万多吨,带动农户11万余户次。浙江青莲食品、浙江万好食品、嘉兴芦荟源、浙江尼松食品等一批国家、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已成为产业引领的发动机。

  全县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77家,累计达到241家,社员3.1万名,带动农户7.6万户次。合作社主要产品年产量近5万吨,统一销售农产品4万吨,经营服务总收入超过4亿元。黄沙坞柑橘、双桥葡萄、武原兔业等一批生产、加工、供销、服务分工合作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成为联结农户的纽带和桥梁。

  全县家庭农场发展势头良好,经工商登记注册的有445家,其中开展规范化创建的199家,总注册资金2.2亿元,总经营面积4.7万亩。全县家庭农场年总收入达到2.5亿元,农场人均收入是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以上。在海盐华星农场、标丰农场、云广农场等的示范下,农场主已经成为一种体面的职业,更吸引了20多位80后农村青年投身农业创业。

  海盐还率先在全国颁布了土地流转、家庭农场等地方标准,积极探索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联动发展新模式。2013年9月,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一行来到万好蔬菜合作社和宏亮农场考察,对海盐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予以了充分肯定。央视《新闻联播》、《新闻调查》等栏目也先后报道了海盐发展家庭农场的创新做法。

  万奥立体草莓栽培架

  九丰蔬菜育苗中心

  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放心的农产品,是农业生产的最终目标。“十二五”期间,海盐通过加强农业产品、产地管理,实行“产前、产中、产后”监管,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三品”建设取得良好成效。全县现有无公害农产品产地67个,无公害农产品87个,绿色食品26个,有机食品11个。农产品省市抽检合格率达到98%,未发生一起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农业品牌数量快速增长。全县共创建知名农产品示范品牌53个,其中国家级品牌4个、省级品牌14个、市级品牌35个,农业注册商标达383个。“膳博士”肉品、“南湖船菜”脱水蔬菜、“味之源”芦荟饮料、“尼松”野鸭、“沈荡”大米、“金斗笠”葡萄等一批优质农产品,在江浙沪地区打响了品牌,得到了广大市民的认可。

  在海盐,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已初具规模,全县已有434家农业生产主体纳入了信息库管理,有5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实现了生产主体的可追溯,嘉兴三羊农业、海盐叶盛禽业等7家主体实现了全程的可追溯。市民在购买上述农业生产主体生产的农产品时,可以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时了解农业主体及产品信息,让购买变得更加放心。

  品质和品牌的提升,也拓展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海盐正与阿里巴巴合作建设农村淘宝项目,并与嘉兴中农网等本地电商合作推进特色农产品的网络销售,引导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众多农业经营主体已在阿里巴巴、淘宝、微信等电商平台开设旗舰店、微店,拓宽市场渠道,赢得更大的发展机遇。

  回顾“十二五”,海盐农业不断进步,不断发展。展望未来,海盐农业将继续奋发有为,在现代化发展道路上越走越宽,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强劲动力。

微信分享 关注浙江城镇网微信
  • 2016·美丽浙江——寻找外国人眼中的最美乡村
  • 浙江“百镇梦想”征集活动即日起接受乡镇报名
  • 蚂蚁金服农村普惠金融大事记
  •  
  • 奔跑吧,特色小镇

城市观察

台州特色小镇创建带动实体经济发展

台州特色小镇的最大的特色就是突出制造业特色,创建必须突出制造业的重要性。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主办 电话:0571-85311493 QQ群:106862457 官方邮箱:zjczw2014@163.com 地址:杭州市体育场路178号浙江日报社裙楼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