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e农行动 正文

小京生畅销南北 牛心柿寒流不止

2015年11月10日 07:26:06  来源: 杭州网 作者: 编辑: 王铮铮

  眼下,正是柿子红了的时节。“三四年来,新昌县的柿子之乡大市聚镇,30个行政村大约600吨红彤彤的柿子有三分之二——将近400吨都烂在山上……”看着往日畅销宁波、台州、绍兴等地的香饽饽受到如此冷落,网友“海啸”发了个帖子,呼吁有识之士为大市聚镇的柿子寻出路。

  看到帖子后,记者联系了大市聚镇的相关负责人,得到的答案除了无奈还有焦急。怎么为大市聚柿子吆喝成了当务之急。

  路边卖柿农妇只剩零星几户

  每当柿子成熟的节气,新昌县大市聚镇西王村67岁的曹达英都会坐在省道象西线曹家村段的马路边卖柿子。这几年,与曹达英一起卖柿子的农户越来越少,今年剩下了零星几户。

  曹达英守护着身前的两箩筐柿子,目光看着来往的车辆,内心盼着他们停下来,买上几斤柿子。“青柿黄柿每斤1.5元到2元,熟透的红柿3斤10元。”曹达英说起柿子的价格,一脸无奈,“有的顾客挑来挑去,买不了几斤,有的一问价格扭头就走,嫌贵。”

  谈起柿子的境况,曹达英话语中透出失望,“一箩筐50斤柿子,一个人采摘至少花费半天时间,常常担心卖不掉。”

  “能卖上两三百元的话算是生意不错了,有几天一天下来一个都卖不掉。接下来,就是让小孩拿去送人。”市场的不景气让曹达英对卖柿子失去了信心。

  卖柿曾是村民主要经济来源

  “我们镇是因柿子而得名的。相传乌龙岗村边有一棵大柿树,盛夏可遮阳乘凉,雨天可避风挡雨。农民在此从事农副产品交易,久而久之在树下摆摊设店,逐步形成集市。村民口中常挂着一句:到‘大柿村脚’赶市去。后来这里更名为‘大市聚’。”大市聚镇水帘村村支书潘金夫说。

  这个因柿子而得名的新昌东部大镇,拥有柿树上万棵,产量达上百吨,远销宁波、台州等地,柿子成了当地农民的一项主要收入。

  就拿水帘村来说,278户家庭,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柿子树。4年前,村里的柿子总收入不少于30万元。“20年前,村里的柿子十分吃香,天台、宁海、奉化、宁波等地到处都有村里的柿子,村民载着满满的一箩担去卖,当天就可以赶回来。而且价格也不错,每斤黄柿子可以卖到2元,红柿子可以卖到四五元。”虽然过去20多年,潘金夫回想当时卖柿子的情形,脸上还抑制不住兴奋。

  每个秋天,收购柿子的人络绎不绝,整个村子都会因为柿子热闹起来。

  小年收成不好大年却烂在地里

  虽然,现在柿子还是大市聚镇绝大多数村民茶余饭后的话题,不过已经由兴奋变成了无奈,以前柿子是村民的主要收入,现在说来却多是苦涩。

  2011年的秋天,大市聚的柿子曾引起媒体的关注,因疏于管理,白蚁侵蚀树冠,加上当年柿子树刚结果不久就遇上大雨天气,落果严重,百年柿树只结了10多个果子。逢着“小年”,村民想着产量少了,价格应该会上涨,但没想到收购价还是恒定不变,这样的结果让村民很泄气。

  今年,柿子产量迎来“大年”,但这也并未让水帘村的村委主任邱强法高兴起来,“这几年柿子价格低,每斤在1.5元左右,还不如打工挣钱,即使摘下来,也很难卖出去,所以柿子大多数烂在山上了。”

  新昌的媒体评论员王学进提出的问题引人深思:“牛心柿原本和小京生花生都是大市聚的特产。但如今,小京生依然畅销海内外,牛心柿却乏人问津,直接原因就是市场没打开。”

  大市聚镇农办主任黄伟芳说,“怎么将柿子利用起来一直是镇里最关注的事情之一,其他地区一些好的做法我们也一直在留意,一直在寻找把大市聚柿子产业做大的跳板。”

  多措并举走向市场重振“柿乡”

  在杭州湾地区,许多地区推广本土农产品的经验给大柿聚镇以启迪。同样产柿的杭州西溪湿地,火柿节已经办了10个年头,用民俗表演、金秋花展、魔幻之旅等活动推广柿子采摘游;有着“江南吐鲁番”之称的绍兴上虞盖北镇,为了吆喝当地产的亮晶晶、绿莹莹的葡萄,把游客请进来,连柏油马路都铺到了田间地头;水蜜桃之乡嘉兴凤桥镇,为了延长售卖期,研究多年运用物理贮藏技术破解了水蜜桃的保鲜难题……

  大柿聚镇能否借鉴各地经验把柿子这一土特产推向市场?如何重振“柿子之乡”?

  为了打开柿子销路,大市聚镇也用了不少办法。一些想做大柿子产业的村民曾尝试与一些柿饼加工企业联系,延伸产业链,但由于大市聚产的柿子是牛心柿,含水量大而作罢。

  大市聚镇内也有一个省级风景名胜区——沃洲湖景区,也有优势开办“柿子节”。“前两年我们就组织过柿子采摘游,但效果不大。”黄伟芳说,“新鲜的柿子卖不出去,就想办法推销柿干,今年水帘村的村干部组织村民一起晒柿干,将更易于保存的柿干推向市场。”

  王学进分析,虽然小京生在清朝时就被列入贡品,但真正让其走红,还是在地方政府的促动下,成立小京生花生协会,组织参加浙江省、全国的各类评比并获得诸多大奖。目前关于柿子的相关扶持、宣传政策还很少。

  “要重振柿乡,要加大宣传推介力度,还要运用互联网思维改变营销方式,建立‘农超对接’机制,拓展销售渠道等。”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驻绍兴记者 徐潇青 通讯员 孙艺秋 曹连荣 

微信分享 关注浙江城镇网微信
  • 2016·美丽浙江——寻找外国人眼中的最美乡村
  • 浙江“百镇梦想”征集活动即日起接受乡镇报名
  • 蚂蚁金服农村普惠金融大事记
  •  
  • 奔跑吧,特色小镇

城市观察

台州特色小镇创建带动实体经济发展

台州特色小镇的最大的特色就是突出制造业特色,创建必须突出制造业的重要性。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主办 电话:0571-85311493 QQ群:106862457 官方邮箱:zjczw2014@163.com 地址:杭州市体育场路178号浙江日报社裙楼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