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招商引资 正文

“台绣”:讲述破茧成蝶的故事

2015年03月16日 09:48:29  来源: 中国台州网 作者: 陈伟华 编辑: 李选

   浙江在线·浙江城镇网 03月16日 讯 文化部近日公布第六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名单,浙江省仅三家,浙江台绣服饰有限公司榜上有名,成为这一批中的“台州唯一”。有人可能会问,今日的“台绣”,就是20年前那个倒闭的国字号“台绣”吗?如果没有关系,为什么这家公司作为当家本领的台州刺绣,却与老“台绣”有着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

  企业艺术馆,“台绣”工艺人创造奇迹的基点

  3月12日,记者走进位于椒江云西路的浙江台绣服饰有限公司。台绣艺术馆就坐落其间,现对外免费开放,是台州文化的一张金名片。艺术馆总面积500多平方米,投资近千万元,建成于2008年6月。

  馆内,党和政府对台州刺绣的关怀足迹体现在一张张照片中。1957年以来,不同时期的国家领导人与“台绣”工艺人的亲切合影,被一一悬挂在艺术馆墙上,每一张都显得弥足珍贵。

  代代耕耘区,台州13万绣花女中的精华之作,均被汇集在了这里,有古代、近代、现代和当代的台州本土刺绣作品近千件,文史和图片万余件。针法博览区,彩绣的缎肚兜、棉肚兜,刺绣鞋、帽、衣巾等,种种出自台州民间的绣品,让你惊叹,并将勾起你的念旧情怀。经典精品区,你欣赏到的,是近年来台绣公司获国内外博览会金奖的作品。

  艺术馆里,《台州刺绣200多种刺绣针谱》这本针法宝典,会让您大开眼界。这里还可看到省绣衣高级技工培训的全套教材,绣衣制作“四功”(裁剪工、车工、手缝工、烫工)操作的实况录像,还有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绣花披巾等。

  驻足在获2013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的《原·衍生》系列刺绣艺术精品前,首届中国刺绣艺术大师、浙江台绣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林霞对该作品的针法特点和构思作了解说:“‘葡萄绣’表现的是蚕的细胞核,‘开格’表现的是翅膀经络,‘胖胖针’绣成的蚕宝宝,纤细的拉丝线表现的是蚕吐丝,用掉针和反掉针的手法来表现蚕蛹。在创作中,我们是经过反复推敲而成的。”

  走出艺术馆,记者来到了楼上的生产车间。只见工人们穿针引线,正忙于赶制服装新品。还有人在装卸货物,一车车不同款式、时尚的台绣丝绸服饰,不断发往全国各地的台绣专卖店(专柜)。近年来,该企业逐步走上“高端定制”之路,以产品的高附加值,来提升产业层次,将台州刺绣这一传统工艺发扬光大。

  “为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培育产业集聚,增强企业活力,发挥骨干文化企业的示范窗口和辐射作用,从2004年至今,文化部开展了6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命名。我们能荣升国字号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很不容易,是国家对我们在发展台州刺绣这一区域特色文化产业上所取得的成绩的肯定与鼓励。”林霞说。

  巨资买下文化“废物”,重续“台绣”梦

  起源于明清时期的台州刺绣是椒江传统文化产业之一,台州刺绣产品一直出口国外,它开启中国刺绣服装的外贸通道,在鼎盛时期,更成为台州税收和创汇的支柱产业。上世纪90年代初,国有性质的台州绣衣厂,生产红红火火,国外来样来不及生产。企业开始从重视自主研发产品转为以生产国外来样为主的经营模式转变。身为该厂设计骨干的林霞,面对这一情况,心里有说不出的沮丧。她觉得自己再待在厂里无异于虚度光阴。可是丢掉铁饭碗,是需要很大勇气的。

  1992年,林霞终于下定决心递交了辞职报告。离开工作了13个年头的台州绣衣厂,她痴迷于绣衣艺术的那份情却难以割舍。她常常夜不能寐,满脑子萦绕的是那些漂亮的图样和针法。内心深处,她最怕台州刺绣这朵奇葩会因某种变故而凋零。

  丈夫王为民在玻璃厂担任副厂长,为了支持妻子创业,也离开所在的单位。他们向父母借了3000元钱,租下一间10多平方米的房子,招上2名工人,靠两台缝纫机辛苦打拼。刚开始他们接一些零星的订单,做好的服装让宾馆帮助代销。

  “我们接到第一笔外贸‘大单’,1500件绣衣衬衫。那时我们加班加点加工完成这批货,然后颠簸一天一夜送货到上海,别提有多高兴了。由于几天几夜没怎么睡,点货时数着、数着就犯困,五六个人点出的数字都不一样。有了这批订单后,工厂的外贸业务才得以开展起来。”林霞说。

  1993年,林霞筹资添置了10台缝纫机,新租厂房扩大规模创办了台州银河制衣厂,自任董事长兼总设计师。它便是目前浙江台绣服饰有限公司的前身。

  谁知好景不长,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台州外贸服装出口连年萎缩,当地服装厂纷纷倒闭,林霞的企业也难以幸免。尤其是1998年前后的一场金融危机,让公司原有的外贸业务全部中断。借来的钱一时还不了,企业一下子陷入困境。

  是继续加工外贸服装订单,还是做更有竞争力的产品?在痛定思痛后,夫妻俩决定创建自主品牌,将台绣与时装相结合。除了沿袭做传统的绣衣,1998年,他们创立了以台州刺绣文化底蕴为基础的“台绣”女装品牌。根据不同消费人群,设计各种档次的时尚女装。经过调整后,“台绣”的产品以其独特的艺术个性,受到国内消费者青睐。

  公司快速成长后,“台绣”商标与产品,也成为台州市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公司的销售,采取了全国品牌连锁加盟营销模式。2001年,“台绣”作品亮相中国(北京)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开始了面向全国市场的破冰之旅。

  光大传统,“台绣”跻身全国28个绣种

  在企业发展顺风顺水之时,人生中的第二次抉择在考验着林霞的智慧。

  “我出来创业不仅仅是为了赚钱,还有一份对‘台绣’文化传承的沉重责任和个人情结在里面。”林霞说。

  1999年,台州绣衣厂破产拍卖,林霞难过了好长一段时间。她把自己唯一的房子作抵押,从银行贷款和社会集资,买下台州绣衣厂的技术资料和样品以及衣服等,然后保存起来。而这些,能给她的企业带来多大经济效益?那时有好多人觉得她傻,用200多万元钱,换回了一大堆废物。

  “如果有足够的钱,我还会把台州绣衣厂的厂房也买下来,把整座工厂全部买下来。”林霞遗憾地说。

  为保护台绣遗产,传承台绣技艺,弘扬台绣文化,2006年,林霞出资筹建台绣艺术馆,免费对外开放。在展馆内,那些曾经被人视作废物的东西,都派上了用场。

  林霞夫妻还专门把台州刺绣老艺人请到艺术馆开座谈会,对他们说:“在台绣艺术馆,你们就是我们的大明星。台州绣衣厂虽然企业没有了,但‘台绣’的牌子不能倒,要把它竖起来。”一席话,说得老艺人们无不为之动容。

  “买来的东西,当时都堆放在企业的仓库里,不知道做什么用。慢慢我们就明白了,它们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一旦失传,必然造成巨大损失。而如果让它们重放异彩,就会把小小绣衣做成台州的城市名片。在此基础上,打造全国名牌乃至世界品牌,也就为时不远了。我认为台州刺绣艺术是‘台绣’品牌的精髓,是有文化底蕴和艺脉传承的。而文化又是多元的,惟有这样,‘台绣’才能落地生根。”林霞说。

  继“台绣”之后,该公司又创立了“金台绣”和“T—YSKJ台绣艺术空间”这两个品牌。它们均在不同层面,聚集了自己的客户群,并形成良好的口碑效应。

  2012年,包括四大名绣,全国共有28个绣种,“台绣”荣登其中。

  到2014年底,“台绣”总产值达6000多万元,生产模式从家庭作坊式生产变为现代车间生产,台绣刺绣研究所成为浙江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跃升为台州最大的刺绣服饰品牌生产企业;营销从单一变为立体,从机场、商场等实体销售,到积极开拓网络市场,在天猫和淘宝商城上,开设台绣品牌旗舰店。台绣服饰有限公司每年的电子商务交易额达2000万多元;产品附加价值逐渐变高,将绘画艺术融于产品设计开发,大大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

  有时,当慕名而来的外商要求贴牌出口时,他们都断然回绝,因此失去不少上门生意。过去沉痛的教训,让他们明白,贴牌是替人做嫁衣,是没有前途的。

  “为何有钱赚的事,不愿意去做?”一些员工为此深感困惑。他们之所以如此坚守品牌底线,是因为有前车之鉴。上世纪90年代,台州绣衣出口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上千万元的厂家有23个,从业女工有几十万人之多。但是,由于随后的外贸萎缩等因素,多数曾以“代加工”为生的绣衣厂,最终归于沉寂。

  在艰辛开启台绣的品牌化之旅并最终成就自己的一方天地之时,为台绣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传承与发展竭尽全力,是林霞始终念兹在兹的“使命和担当”。

  “我认为台绣文化有很好的民间基础,台绣技艺也有着很高的行业地位和市场认可度,而就台州刺绣艺术的200多种针法而言,很多都是有独创性的,有必要通过专业的研究机构传承下去,推广开来。”林霞说。

  林霞在展示绣花技艺。陈伟华摄于2014年

  林霞创作的刺绣艺术系列精品《万物灵》之《万物灵·旗袍》。资料图片

  【延伸阅读】

  有一门被称为“东方艺术瑰宝”的绝技——台州刺绣,简称“台绣”。

  千年历史的底蕴,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和保护,“台绣”正以耀眼的辉煌展示着无穷的魅力,并正在成为当地文化产业的一支标杆。

  “台绣”,也是浙江台绣服饰有限公司的简称。近20年里,“台绣”曾有过短暂的两次低潮,后经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艺人的及时保护,才在屡次濒临消亡中得以转机。现在,台州不仅有专门的刺绣艺术馆,“台绣”产品也成了在国内颇有知名度的品牌。

  在近期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审活动中,“台绣”能够上榜,与该公司传承和光大艺脉至关重要。

  林霞于1998年创立“台绣”品牌,身为“台绣”第三代传承人,以艺术家的身份登上当代艺术的舞台,是当代“台绣”的先驱者。她把传统的刺绣元素,与时代装饰(包括服饰)相结合,延续了“台绣”的文化生命力。她发明的“纤艺绣”、“高清晰刺绣”等工艺日臻成熟,在国内刺绣行业是一个重大突破。尤其是她近年创作的作品,立体感强,抢人眼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作品《原·衍生》系列,在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的近万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填补了我市“山花奖”获奖作品在这一门类的空白;《降生》获艾琳·国际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

  都说针线活是巧女独享的手艺,“台绣”在历史上也有男艺人唱主角的。1964年,“台绣”的第一代传人已故老艺人应大玉,开创了“全雕绣衣”先河。全雕绣衣就是把花形外的布底,像剪纸一样镂空,使整身的图案剔透玲珑,曾被称之为“东方瑰宝”。

  作为“台绣”的第二代传人,毕业于浙江美院附中的陈克不负厚望,在继承传统和创新发展中,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将“台绣”这一民间艺术推向多样化。他于1986年设计的全雕叠袖旗袍获国际金奖;1990年创新开发彩绘绣全雕绣衣;1997年,被授予“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微信分享 关注浙江城镇网微信
  • 2016·美丽浙江——寻找外国人眼中的最美乡村
  • 浙江“百镇梦想”征集活动即日起接受乡镇报名
  • 蚂蚁金服农村普惠金融大事记
  •  
  • 奔跑吧,特色小镇

城市观察

台州特色小镇创建带动实体经济发展

台州特色小镇的最大的特色就是突出制造业特色,创建必须突出制造业的重要性。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主办 电话:0571-85311493 QQ群:106862457 官方邮箱:zjczw2014@163.com 地址:杭州市体育场路178号浙江日报社裙楼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