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滚动新闻 正文

用瓜子磕成一条龙,30年后依然炯炯有神!杭州这位年近80的奶奶火了

2020-09-25 10:05:14  来源:浙江在线 通讯员 萧分类

微信图片_20200923154220.png

  浙江在线9月25日讯(通讯员 萧分类)乘风破浪而来,垃分最酷奶奶——王话敏,出生于1941年,是原萧山区园林管理处退休干部,工艺美术师,一直从事园林管理工作,但却有“浙江民间艺术家”的头衔。

  几十年来,王奶奶一直坚持用果壳、破旧瓶罐等废弃物进行艺术创作,累计作品500多件。2010年10月,王话敏的塑刻艺术品申报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获得保护。比如:这条镶在镜框里的龙长约1.2米,宽约1米,是王话敏30年前的作品。今天看来依然鳞片光亮,眼睛炯炯有神。

微信图片_20200923154258.png

  这些“作品”原材料都是太不起眼的,空塑料瓶、甜品盒、瓜子、废纸片、衣服边角料等等废品,而在王奶奶一把剪刀下,他们却成了艺术品,用奶奶自己的话说就是:“垃圾的艺术”。

  看到琳琅满目的作品,不禁让人心生疑惑——为什么会有这么巧的手,最不起眼的垃圾为什么她却视如珍宝?原来,王奶奶出生于1941年,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家里人观念还是很传统,觉得女孩子读书没有用处,学手工针线养活自己才是实实在在的事情。于是,爸爸妈妈在她十几岁的时候就给她买了台缝纫机,让她学针线活。王话敏说,当时看着身边有些伙伴都要去念初中了,可她却小学都没上完感到很着急,害怕父母不让她念书。于是执拗的她为自己打算,卖了父母亲买的缝纫机,给自己当学费去城里读书。

  就这样,王奶奶踏上了求学的历程。她说,那时候上学很不容易,为了生计,便一边读书一边给别人做缝纫,勉强糊口和学习。

  1960年,王话敏选择去吉林林学院,学林业。奶奶说,现在剪出来的东西这么活灵活现,都跟当时有关系,在学校里念书要经常去野外大小兴安岭山里去考察,一待就是几个月,记录国家的林业资源。就这样她养成了细致的观察习惯,一片绿叶、一朵小花甚至鸟的绒毛,她都很认真的看,认真感受大自然。奶奶打趣地说,正是因为此,现在闭着眼那些画面都在脑海,闭着眼就可以剪出来!

  毕业后,王话敏在农场工作了十几年,之后调回了萧山林业部门,做回了本行工作。奶奶说,由于当时生活苦,好多废品都不舍得扔,要攒着卖点零花钱。偶然的机会奶奶在单位里用狗尾巴草扎了几个小动物,觉得很像,从此开始了她变废为宝的历程。塑料瓶空纸盒旧报纸,都成了她的艺术原材料!

  从此,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王奶奶都喜欢画下来然后做成模型,做得不像便再反复修改。她随后就开始每日每夜的做,两年的时间做了三百多件,拿着这些作品和邀请函去文化部门电视台,邀请大家,最终成功办了自己的个人展,知名度也就越来越高!

  王奶奶说,垃圾分类不是一时的工作,而是代代人的工作,那时候生活不容易,但环境很美。现在城市虽然发达了,但山的颜色却不像记忆中那样葱茏!王奶奶这门技艺已经做了30多年。年龄越来越大,她现在不仅自己做,还乐意和大家一起分享这份快乐,并希望有人能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把变废为宝的理念传递给更多人。

  能够“变废为宝”的,不仅是王奶奶巧手下的贝壳,还有在萧山居民身边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点。目前,萧山已有300余个智能化回收网点,分布在小区、村、学校等区域,居民将可回收物拿到就近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点,按照类别进行分类回收,并获得相应积分。积分可用于兑换生活用品,在“变废为宝”的同时,也美化了小区的环境,受到广大居民的普遍欢迎。

编辑:徐光

相关阅读

城镇原创

总投资6300亿元!浙江省未来社区项目直接受益居民63.8万人 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落地湖州织里 方案获评优秀!看萧山四地如何绘制美丽画卷 嘉兴凤桥镇“暖巢行动”让“家”换“新颜” 嘉兴凤桥镇“五水共治”做好“水”文章 嘉兴市美丽城镇办到凤桥开展“三服务”调研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