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e农行动 正文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难题的寻解之路

2014-09-04 08:20  来源:嘉兴日报 记者 丁珩 张帅 摄影 吴桂潮 通讯员 周燕

  #!time!#2006年9月,金虹湾观赏鱼合作社首批亲亲鱼出口到日本,这是秀洲水产品第一次走出国门,出口创汇;

  2007年9月,“王店镇三园鸡”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成为嘉兴首个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评审的畜禽产品;

  2008年1月,农业部授予杨溪生态鳖专业合作社中华鳖养殖场等全国227家水产养殖单位“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称号;

  2010年,秀洲区获评首批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示范县(区);

  2012年2月,新奇特果蔬专业合作社、王店三园鸡专业合作社、杨溪生态鳖专业合作社等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获全国首批“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称号。

  2013年8月,润禾丹参种植专业合作社落户王江泾,成为全市首个珍稀中药材良种繁育和示范种植基地。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规范到示范,自2001年秀洲区成立王江泾镇水产专业合作社以来,十多年间,秀洲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批经营效益好、成员收入高、示范带动能力强的示范社脱颖而出,成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排头兵。

  目前,全区经工商部门登记取得法人资格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共262家,平均每村2.3家,纳入农业主管部门指导、扶持与服务名单的农民专业合作社95家,平均每村近1家。据统计,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5166.89万元,涌现了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见表一)。

  有关资料显示,秀洲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收入逐年增加,盈利水平保持稳定,2010至2012年全区合作社经营收入分别为1.20、1.33、1.83亿元,2012年社均经营收益5.69万元,同比增长35.21%,社均盈余10.36万元。同时,全区合作社品牌初具规模,目前全区合作社已拥有省、市级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共14个,其中“王店”三园鸡、“南湖”葡萄等广受苏、浙、沪消费者欢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定义,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指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

  目前全区登记在册的合作社成员共计4111名,近三年来,合作社成员数以每年约5%递增,王江泾镇水产专业合作社成员数达到361人,油车港镇杨溪生态鳖专业合作社等20家合作社成员数在100至300人之间。合作社不仅与成员建立了较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对非成员农户也进行培训并提供技术服务,2010年全区合作社带动农户3.65万户,首次超过全区农户数的一半,目前共带动非成员农户4.2万户,占全区农户的57.69%。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也成为广大农民社员增收的一大平台。据统计,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相对于其他农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这人才难引也难留,果树的日常管护需要人才,合作社的运营管理也需要人才,现在准备做的农产品深加工更是需要人才。”红丰油桃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沈贺华说,在本地因为对油桃果树的剪枝技术较落后,对来年果树的结果率有很大的影响,为此,他特别从安徽引进一支专业养护队,以购买打包服务的方式,将果树的日常养护交给专业养护队,然而不少有技术的人才却因不愿走出家门而难引来。

  “现在要留住他们都得靠打着亲情牌啊!他们都是来自我的老家安徽,建立合作关系后也有不少人才会退却,那我就只能晓之以情啊,用我们这老乡的交情来留住他们。”沈贺华说,尽管当前果园专业养护的人才守住了,而今后农产品深加工的技术人才又不知何处寻。

  人才缺失、土地因素制约、自身管理薄弱……十多年的蓬勃发展,也暴露出秀洲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方面的不足,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的脚步依然沉重。

  乐丰年莲藕专业合作社目前该社共有100多户社员,由于缺乏农业设施用房的土地指标,建成的农业管理用房也都是临时建设用地,建成后也没有产权证,甚至有采用废弃集装箱改建而成的,直接影响了合作社设施化、精品化发展以及农业产业链的延伸。“这是很多专业合作社的共性,办公、储藏等配套设施都很简陋。”该合作社社长李利明说。

  油车港镇杨溪生态鳖专业合作社社长费永根则表示,专业合作社本来就缺乏银行融资的有效抵押物,农业建设用地指标的缺乏使得合作社投入资产因无产权证等质押凭证而享受不到银行融资的低息优惠,遭遇融资限额的问题。由于缺乏仓库,许多农机具也只能停放在露天,大大缩短了资产寿命和适用效率。

  记者了解到,省级文件已明确农业附属设施用地和建设用地政策,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土地指标紧张,各级政府在农业项目上很少给予相应农业建设用地指标,秀洲区仅有金悦王朝绿色田园有限公司和三建农机专业合作社2家获批了农业设施用地。

  此外,土地流转等发展环境也有待改善。由于土地转流转机制本身存在的诸如合同不规范、资金无增长机制等问题,影响了合作社扩大生产继续投资的积极性。油车港镇杨溪生态鳖专业合作社2014年有100亩村级集体流转土地到期,费永根告诉笔者,如果不续包该地块前几年几百万元的基础设施投资就会付之东流,如果续包势必会大幅度提高租金来参与市场竞争,“产业发展最怕中途变化,而农业项目往往需要长期投入才能实现效益,长期经营则需要稳定的土地基础。现在的土地流转机制确实让合作社面临两难。”费永根说。

  另外有关税收政策不合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合作社的资本积累。记者从税务部门了解到,如按政策初级农产品免征所得税,但是合作社养殖水产品和种植苗木的盈利只免征50%的所得税,农产品加工增值税环节税负过高,粗、精加工标准界定不清,税率设定也不合理。2010年国税出台的对县级以上财政补助可免征所得税的政策,对乡镇一级的财政补助则未纳入免税范围。

  除了外部发展因素的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的经营管理也亟待规范。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的成员大会、可分配盈余的六成以上按照交易额(量)返还等要求,由于目前秀洲区多数合作社仍停留在家庭经营模式或几个核心成员合伙经营模式,各类内部管理制度甚至是自身章程都难以真正落实。据不完全统计,全区超一半合作社未按照交易额(量)分配盈余。此外,部分合作社不能完全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规范做账,如按科目运用规定,财政直接补助应当计入专项基金,并在资产负债表中直观体现,而实际上部分合作社财政资金不入账或不转入专项资金。部分合作社成员仍存在账户不设立、不核算的现象。

  人才制约、用地受限、管理落后……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脚步依然沉重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带动农户进入市场的基本主体,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型实体,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有效载体。无论是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还是《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都释放了鼓励、扶持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的信号。《决定》指出鼓励农村发展合作经济,扶持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经营,允许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转交合作社持有和管护,允许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

  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秀洲区也通过多种途径不断突破制约,努力培育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

  去年10月初,秀洲区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因为备案、不运作被调整出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13家合作社因财务报表未达标被“黄牌”警告,并给予3个月的观察期,同时,8家合作社主动申请进入区合作社名单,同样给予3个月的观察期,到期后根据观察期间表现确定新的合作社名单。

  根据目前合作社运作规范水平不高的现状,秀洲区建立动态管理机制,通过优进劣汰的办法,提高合作社规范运行的积极性。“动态管理首先是严格财务月报表上报、信用登记备案情况的审查,其次是结合项目申报加强对合作社运行的考察,最后是根据审查、考察情况对合作社名单进行相应调整,或给予一定观察期进行整改,根据整改情况决定是否调整名录,让真正优秀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技术改造、自建研发中心等方面得到更多扶持。”区农经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在打破终身制的同时,针对合作社管理人员政策和文化水平不高的现状,秀洲区通过强化服务意识,从各级合作社称号的申报与监测、省财政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的申报与建设、市区支持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资金项目等几方面,主动为合作社的项目申报和建设提供指导服务。去年累计完成2个省财政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的建设、验收与绩效评价工作,完成1个省财政项目的申报工作,累计申报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49个,争取财政补助资金235.09万元。

  除了强化项目指导服务,秀洲区积极组织合作社管理人员参与培训,主动上门指导,深入普及合作社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扶持政策,解决其在发展上的困扰,并充分利用“科技下乡”等渠道宣传合作社法律法规政策,发放宣传资料百余份。业务培训指导大大提高了合作社管理人员的法律政策、内部管理、财务管理水平,为秀洲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运行,壮大提升奠定了基础。

  为化解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多而不强的共性难题,秀洲区积极开展探索联合发展新路,努力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并与联合。经过积极沟通协调,新奇特果蔬、王店三园鸡、王店瓜果等地缘接近、产品特色鲜明、口碑良好的三家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将试点进行联合营销,目前该联合社已协调好具体的合作形式等相关问题,正在办理相关手续。

  “下一步还将继续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监管规范运行,深入落实合作社动态管理机制,探索会计代理制度,强化日常指导服务。同时完善财政、金融、工商、税务等相关政策,在生产经营用地、设施农用地政策等方面破解土地制约难题,并加大对高素质人才、职业经理人等人才政策的扶持力度,多维度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转型升级。”区农经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微信分享 关注浙江城镇网微信
编辑:王铮铮

相关阅读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