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e农行动 正文

山民种蔬菜,青山变“金山”

2014-07-14 14:20  来源:中国台州网 陈伟华

  #!time!#7月12日,黄岩富山高山蔬菜节在富山乡开幕,吸引了全市各地游客前来参与。

  沉甸甸的玉米、红彤彤的番茄、绿油油的四季豆……在黄岩西部山区,独特的气候和优越的生态环境,为发展高山蔬菜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如何让这些高山蔬菜“走出大山”?怎样使山区农民依靠种菜致富?为山民们“圆梦”,当地政府和黄岩区扶贫委都在做着怎样的努力?近日,记者进行了实地走访。

  蔬菜节卖的不仅仅是菜,还有大山文化

  7月9日,记者来到黄岩西部山区富山乡北山村蔬菜精品园。只见农人手握锄头、头戴斗笠,穿梭在烈日的山野里——他们在抓紧筹备7月12日开幕的富山高山蔬菜节。记者发现,园中安置了许多防虫灯,据介绍它们在夏季起着防虫的重要作用,能有效减少农药的使用。

  “种高山蔬菜是当地山民的主要致富渠道,目前富山乡已发展近5000亩高山蔬菜基地。北山村拥有约500亩的蔬菜精品园,是该乡主要的高山蔬菜基地之一。此次富山高山蔬菜节将开放18亩左右的采摘园。蔬菜品种繁多,有茭白、四季豆、尖椒和红茄等,供游客自行采摘。”富山乡乡长何晔说。

  紧挨高山蔬菜采摘园的,是金黄色的向日葵基地,面积近百亩。它们被种在不同的田块,拼成一个巨大的“囍”字,因此取名“花田囍事”。

  不远外是茭白田。田中,不仅茭白长势很好,若仔细看,还会发现一尾尾游动着的田鱼。

  “我们在‘稻鱼共养’模式的基础上,结合规模养殖场,摸索出一条高效生态的循环农业之路。养殖场的废弃物,通过‘干湿分离’的方法——猪粪干了用作化肥,泔水等通过管道接入到泔水池,经过沉淀后用作化肥,清水则流入水田用于种植和养鱼。沉淀后的清水,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非常适合田鱼生长。田鱼在水田里除草和除虫,排泄物提供作物养分,这能促进农作物成长。待农作物成熟后,剩下的茎叶用来喂猪,如此循环,实现了农药的‘零投入’。而产出的农产品是无公害绿色产品,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稻田养鱼作为富山的传统产业焕发了新的生机。”何晔说。

  之后走上半山村黄(岩)永(嘉)古道旁的梯田,一亩亩别具风格的稻田,令人眼前一亮。与别的地方的稻田不同,这里的秧苗颜色各异,是按照一定的比例,组合成形态各异的图案,有射手和双鱼等十二星座,还有富山乡的LOGO图像。这是山区大学生村官花了1个多月时间精心设计制作的“十二星座主题田画展”,也是蔬菜节的子项目。

  高山蔬菜,逐渐成为市场的“宠儿”

  蔬菜“上山”,效益翻番。如今,黄岩西部高山蔬菜已初步形成特色的产业化格局。红茄、辣椒和佛手瓜等高山蔬菜,由于品质优异,逐渐成为市场的“宠儿”,而且在我市具有一定知名度。

  高山蔬菜走俏市场,为高山农民带来了不菲的收入。盘山而上,经过一路颠簸,绕过了一道道急弯险坡,来到海拔近600米的李家山村。这是富山乡上规模种菜最早的一个村。

  “时下,高山蔬菜迎来上市旺季。菜农每天都把红茄和四季豆等挑往李家山村蔬菜合作社,由村干部负责拉车送往路桥、黄岩等地的蔬菜批发市场。高山蔬菜丰收,还吸引了菜贩们上门收购,近的从椒、黄、路三区赶来,远的从温州和宁波等地过来。”李家山村党支部书记李德兴说。

  李家山村与温州交界,地处偏僻,小山村里仅有211户村民。早年很多人外出打工谋生,导致土地荒芜,村庄“空心化”现象严重。如今,村里却是一派绿意盎然的景象,现在全村高山蔬菜种植面积超过200亩,种菜村民有90多户,全村仅靠种菜就可实现年收入300多万元。

  2007年4月,李家山村开始发动村民种植高山蔬菜,当时村民的参与热情很高。第一年,村民们种的高山蔬菜,外形美观、爽脆可口,深受各饭店、宾馆以及城市消费者喜爱,种植户们都尝到了甜头。之后,这里的村民,还外出承包了周边村庄及永嘉等地的300多亩菜地。

  “我们村海拔近600米,非常适合种植高山蔬菜,平原地区的四季豆5月上市,而我们这里7月上旬才上市,一直能卖到9月底,恰好抢占了市场的空档,蔬菜不愁销路。村里还成立了高山蔬菜合作社,与农户签订供种、植保和收购保价协议等,农户们纷纷加入了合作社。村干部的劲头也更足了,带头租车将高山蔬菜运往路桥、温州和宁波等蔬菜批发市场。”李德兴说。

  在合作社的影响下,一些在外打工的山民,欣然回老家种菜;还有周边山村的很多农户,也在他们的带动下种起了高山蔬菜。

  据记者走访得知,目前富山乡高山蔬菜种植面积已有近5000亩,品种也得到了更新和优化,几个主导产品效益显著,如尖椒亩均收入8000元,红茄亩均收入1.2万元,四季豆亩均收入1万元。

  扶贫资金助推产业发展,促进农户致富

  黄岩西部高山蔬菜,为何这么吃香?追本溯源,还应归功于当地政府和黄岩区扶贫委等单位多年的重视和支持。

  2002年,黄岩成立了西部扶贫开发委员会,对扶贫开发工作进行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每年设立专项扶贫资金2500万元,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西部“六乡一镇”已基本消除绝对贫困人口,农民人均收入从2002年的1542元,提高到2013年的6505元,年均增幅12.7%。每年该区都会下拨2500万元的专项扶贫资金,其中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有600万元。

  “尤其是近年来,黄岩农业产业扶贫有力推进。现西部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已成功开发了2万亩山地蔬菜、3万亩东魁杨梅和1万亩笋竹两用林,以及1万多亩以柑橘、枇杷等水果为主的产业基地。初步形成富山李家山、北山高山蔬菜、屿头上凤枇杷、上垟鲜花和沈岙笋竹等一大批区内外知名产业基地;成立专业合作社115家,流转土地1万多亩,开展产业化经营。同时,西部在引进工商资本,打造现代农业园区方面也屡有亮点,如宁溪镇引进工商资本,建起了300亩白茶基地、200亩猕猴桃基地和200亩蔬菜基地;平田乡吸引乐清企业家,投资1200多万元,种植铁皮石斛130余亩,创造了黄岩区西部工商资本投资现代农业的最高记录。”黄岩区西部扶贫开发管理委员会主任林如康说。

  此外,该区为进一步调动农户积极性,加快黄岩中西部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于近期对《关于扶持中西部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予以修订,宁溪镇、富山乡和上郑乡等10个乡(镇)的扶贫重点村的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和种养殖大户,以及服务于西部农业产业化的加工型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物流配送企业和农产品市场,都成为扶持对象。在原先的基础上,对西部产业发展补助内容进行了全覆盖,并提高了补助力度。

  今后有望享受扶持政策的还有山地蜜橘示范基地、东魁杨梅示范基地、优质枇杷示范基地、山地蔬菜核心基地、笋竹两用林核心基地,以及其它果木、药材、花卉等新品种基地等。

  下阶段,该区还将做强做精15万亩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园区,使之真正成为长三角无公害原生态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基地。同时,他们将打造一批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举办一批农业节庆活动,推介一批休闲观光农业经典路线,在西部基本形成布局科学、结构合理、服务完善和管理规范的休闲农业经营体系。

  黄岩产业扶贫推动西部山区做强特色农业

微信分享 关注浙江城镇网微信
编辑:刘玮玮(实习)

相关阅读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