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e农行动 正文

农民专业合作社架桥 梅蓉杨梅再次“扬眉”

2014-06-18 08:48  来源:今日桐庐 记者 叶凌 通讯员 方玉亭文/摄

 

  前来采摘的游客满载而归

 

  青山环抱中的九里洲杨梅专业合作社

  #!time!#六月,对于的梅蓉人而言,是个忙碌的季节。那满山遍野的杨梅染红了山坡,也染红了梅蓉人的笑脸。行走在郁郁葱葱的林间小道,那翠绿中不时溢出的点点紫红,便是那缀满枝头的杨梅,如颗颗红玛瑙般鲜艳欲滴,令人垂涎三尺,提一个采摘篓品尝甜中带鲜的滋味,得到的不仅仅是丰收的喜悦,还有那份轻松休闲的乐趣。

  曾经也是靠天吃饭

  今年已75岁的陈来春是村里的老支部书记,对梅蓉村的历史说起来可是头头是道。他说,梅蓉原名梅洲,又名九里洲,小名洲上,距县城有10公里的路程,村境东西长5公里,有“十里洋滩九里洲”之称。

  陈来春介绍,梅蓉本来是片荒洲,村境因临富春江而屡遭江水侵扰,作物无收,所以古人就种起了果树林,尤以梅树为最,遂雅称梅洲。至今,梅蓉村种植杨梅已有500余年的历史,早在清朝乾隆年间,梅蓉杨梅就已名声大噪。

  如今,这里的杨梅种植面积也从当年的7、800亩,发展到目前的2500余亩。梅蓉杨梅大部分种植在位于梅蓉村北部的九里洲山上,这里是沙质黄土,土层深厚,适宜杨梅生长,结出的杨梅肉大核小、味道鲜甜。早年种植的杨梅品种有早色、迟色、水晶等,果分红、紫、白三色,现种有东魁、荸荠等品种。杨梅虽好,但大、小年明显,且大小年产量差异太大,大年的产量有50余万斤,小年却只能采摘30余万斤。

  梅蓉杨梅,曾经也是红极一时。上个世纪60、70年代时,杭州市果品公司便会每年派人前来收购杨梅。同时,村里还派专人在富阳新登设点销售。杨梅,成了梅蓉的一张“金名片”。到了1994年,杨梅树也实行了联产承包到户,由农户自主管理经营,而农民缺乏果树栽培技术,更不懂得经营管理,导致红红火火的杨梅生产盛景逐年衰退,无论是产量、品质和发展,都在逐年倒退。

  杨梅生产有两个特点:一是年产不稳定,有的年份丰收,有的年份减产;上市集中,杨梅上市到落市一般只有20几天时间,并且不易保存,采摘下来装入篮后不宜翻动,动则破皮出水,便会腐烂变质。而山坡上的杨梅硕果压满枝头,单株产量少则数百斤,多则上千斤。然而鲜杨梅上市季节只有二十来天,从山上采摘回来后,一日味变,二日色变,三日腐烂。若不及时卖出,杨梅也只能让它烂掉。

  原来果农眼里的“金果果”,由于平时疏于管理,基本还是靠天吃饭,大年收益高些,小年则无多大的收益。此外,梅蓉杨梅借助老祖宗留下的好品种和多年积攒下的好名声,不少“水果贩子”都会来村里收购杨梅,倒是不愁卖。购销贩都会来村里收购杨梅,在杨梅购销上,每当丰收年份,一些水果贩子随意压价,果农对此意见极大。长期以来,果农们在公路边“提篮小卖”,卖不掉的就自己吃、送人或者是烂掉。农户自己售卖带来的另一个后遗症便是:价格上的恶意竞争。

  从“单打独斗”到“组合抱拳”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种什么,怎么种成了农民的新问题,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杨梅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1999年,村里成立了民办、民管、民享的农民民间组织——九里洲杨梅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果农“提篮小卖”、靠天吃饭的现状得到了彻底改变,至此,果农们从“一盘散沙”拧成了“一股绳”。

  合作社成立后,急农所急,按照市场要求,请来杨梅专家、县高级农艺师向果农传授杨梅的科学管理知识,并现场指导杨梅喷施有机肥,整枝修剪,疏花疏果、树种矮化等新技术培训和服务,为社员手把手传授杨梅管理技术,用科学的手段有效均衡了杨梅大小年现象,果实品质明显改善,产出的杨梅质量和数量也都有大幅提高。

  社员顾根明种了近60株杨梅树,没有用上新技术前,那几十棵杨梅树纯属“放养型”。他说,在杨梅大年时可采摘5000斤鲜果,可到了小年,只有数百斤甚至百余斤,有时根本谈不上什么收成。自从参加合作社组织的各类科技培训后,顾根明用上了新技术后,不仅产量上去了,而且杨梅品质也是逐年提高。之前,每年产杨梅的这二十几天里,他都提着篮子顶着烈日沿路叫卖,卖不掉的只好送人、自己吃,或是让果子烂在树上。“现在好了,有了合作社统一收购,我也不需要再遭那么罪,而且省下来的时间我可以自己找活干。这段时间我在旁边工地上干活,一天能赚150元的工资,中午有点空就上山摘个几十斤杨梅送到合作社里来。看来,今年卖杨梅也能卖个2万来元呢!”说起合作社,顾根明的话匣子一打开就停不下来了。

  在九里洲杨梅专业合作社的杨梅基地里,社员陈卫芳和妻子正忙着采摘杨梅。和顾根明一样,社员陈卫芳种植了150余颗杨梅树。陈卫芳种植杨梅已经有10多年了,参加了合作社之后,陈卫芳便学会了科技种果,合作社组织培训,陈卫芳是一场不落,还和别的社员一样,还在桐庐县农广校就读“果树生产”专业两制中专班,他争取从学历和技术上获得“双丰收”。除此之外,陈卫芳还买了种植杨梅的书籍,自己在家和妻子俩人一起钻研。通过业务培训、专家指导、自主学习,目前陈卫芳逐渐掌握了控果、疏果、整枝、施有机肥等杨梅种植的科学技术,这样种植出来的杨梅个头大、果肉鲜甜,还逐年缩小了大小年的差距。除了卖杨梅,卖杨梅树苗也成了陈卫芳的另一项收入。除了我县周边的富阳、萧山等地常有果农前来购买杨梅树苗,连江苏、上海等外地省市的果农也慕名前来购买。

  科技引路提升品质。“我们基地的杨梅通过树体矮化栽培,科技化的种植使杨梅的品质大大得到提升。”九里洲杨梅专业合作社副社长吴方云说,实现矮化栽培的杨梅疏果和采摘更容易,不仅产出的杨梅个头比以往的要大,而且产量也更高。自从用上了树体矮化栽培技术,从而均衡产量,提高经济效益。要知道杨梅好吃,但上树采摘是件费劲且又不安全的事,几乎每年都有人从杨梅树上摔下来的事情发生。杨梅树通过矮化栽培,采摘时既可以站在地上轻松采摘杨梅,又可以减少人工费。而一旁忙着采摘杨梅的陈卫芳也接过话茬说:“梅蓉杨梅口感好,还得益于果农在杨梅盛花期和结果期,采取疏花疏果等科学管理方法。并增施有机肥,少施化肥,专注于绿色有机杨梅的培育。”

  九里洲杨梅专业合作社社长寇贤福说:“合作社成立以来,负责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让合作社的社员们尝到了甜头。”杨梅种植已经成为了梅蓉村的优势特色产业,也成为了梅蓉村果农主要经济收入来源。

  据介绍,目前梅蓉村种植杨梅2500多亩,其中杨梅基地413亩,主要品种有迟色、本地早、东魁、水晶杨梅(俗称白杨梅)等品种,主要分布在九里洲这个山岙里。

  如今,依靠杨梅专业合作社,鲜梅批量上市不仅卖得掉,而且卖得俏。社员们都说:“自从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杨梅树就成了老百姓增收致富的‘摇钱树’了,大家终于是‘扬眉吐气’。”

  杨梅再次成了“香饽饽”

  这段时间,该合作社的社员们很辛苦,为了避开烈日,每天4点30分便上山开始采摘杨梅,到了正午时分,便到山脚下的合作社里聊聊天,谈谈今年的收成。据介绍,一筐3公斤装杨梅,价格120元,仍然销得很。“这两天合作社忙得很,不仅要安排订单采摘杨梅,还要抽出时间准备第二届杨梅节等事宜。我们合作社的杨梅基地里,以‘本地早’、‘迟色’杨梅为主,每公斤售价40元,供不应求,一些客商都打来电话预订,到目前已销售了10余万斤。”副社长吴方云介绍道。

  刚要结束采访时,便看见一批游客提着装满杨梅的筐子从杨梅山上下来。看见记者手拿着相机便主动说:“是要采访吗?我们是从萧山来的,这几年每到梅蓉杨梅采摘时,我们就会过来自己动手采摘杨梅,尝尝鲜。同时,还带回去送给亲朋好友、客户品尝。”“梅蓉杨梅的确名不虚传,颜色艳丽、汁水饱满、口感鲜甜,一吃就停不下来呢!去年进山采杨梅时,这条路还是泥路,今年来时水泥路浇好了,连山上也建起了林道,很方便。”另一位萧山客人也接着话说道。

  去年,为建设杨梅特色示范园区,发展新品种杨梅200亩,今年预计产量可达20万公斤。以前,到山岙里来采摘杨梅,可谓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进山的泥路狭窄颠簸,一篮篮新鲜的杨梅经这样的泥路一颠容易出水,卖相也不靓了,同时也缩短了保鲜期。游客、果农对此也是颇有意见。

  去年,在农业部门的带领下,合作社外出参观学习其它地方杨梅合作社先进的管理经验后,便投资400余万元,修浇筑起了进山的2000米主干道,在山上修建起2000米林道,方便果农采摘杨梅,为发展杨梅休闲采摘游打好了基础。

  杨梅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村里的民宿经济。据介绍,这段时间合作社每天都能接到前来杨梅采摘的电话。经过村委的统一安排,把一批周六前来采摘游的客人安排在了寇贤福的家中。今年以来,梅蓉村兴办起了民宿,寇贤福便是其中一家,目前,该村已有12户农户发展起了民宿。

  “现在品牌简直就是身份的象征,有了品牌的杨梅不愁卖。我们的‘九里洲’杨梅在2012年通过注册,这无疑使杨梅提升了知名度,一些客商都点名要找我们的杨梅。”吴方云说,之所以想要注册商标,是看到了品牌带来的效应,注册商标后,自然也能给杨梅销售带来更好的前景。他们平时都十分注重对这个品牌的维护,“九里洲”杨梅到市场上,都是保质保量的。如今,杨梅开始走产业化道路,杨梅的市场竞争,不仅仅是价格的竞争,更是品牌的竞争。

  近年来,全国的果酒需求量逐年上升。而杨梅则是酿制杨梅果酒的上好原料,因为杨梅果酒特别的香气和酒体中的维他命含量高,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深受消费者青睐,市场前景广阔。该合作社也瞄准了果酒市场,今年,合作社从提高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着手,试水制作杨梅酒。据寇贤福介绍,用土法纯手工制作的杨梅酒,口感醇厚,果香浓郁,是地道的生态果酒。今年先酿制5000斤杨梅酒试销,如果市场反馈效果好,明年会加大生产量。同时,合作设还将成立杨梅研究所,把梅蓉杨梅这一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微信分享 关注浙江城镇网微信
编辑:王铮铮

相关阅读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