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去尘埃铺垫文化 绍兴上浦镇环境整治推动文旅融合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南希 编辑:徐光 监制:范波

上浦镇

  浙江在线9月1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南希)104国道与上三高速穿镇而过,绍兴市上虞区上浦镇每日都迎来送往数万人潮。

  然而,平凡的镇容并没有挽留住匆匆过客。上浦镇成为车窗外一闪而过的虚影,过客殊不知,玻璃后那被速度拉长的景色,有青瓷的源头,还有虞舜华光、东山再起的故事。

  2016年9月,浙江省提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意欲补齐生态短板、倒逼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城乡发展质量、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这个江南鱼米之乡,借助此次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利用曹娥江、104国道、上三高速公路这三条纵贯全境的“生命线”,挖掘三种文化,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打造瓷源文化小镇,为发展文旅奠定基础。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上浦如此说道。

三大文化积淀 走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曹娥江畔的这方沃土,延绵着青瓷文化、虞舜文化、东山文化三种人文历史。

  卧居于绍兴市上虞区西南的上浦镇,是青瓷的发祥地之一。一百多座青瓷越窑在这里升起袅袅青烟,从此成为闪耀中华历史的一抹青色。上浦的沃野之间,古窑子星罗棋布,禁山窑址填补了越窑青瓷发展历史空白,更是被列入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相传远在新石器时代,虞舜出生于上浦镇虹漾村,这位出生时华光照顶、每只眼睛有三个瞳子的男娃,之后成为中华历史上的三皇五帝之一。

  “东山之志始未不渝”。东山,这座153米的小山,在东晋之后愈发高大,这里走出了东晋著名政治家谢安,南朝山水诗鼻祖谢灵运。尤其是谢安,“东山再起”的典故便是出于这位隐逸上浦东山的谢公。

  三种文化在上浦荡漾交织,犹如三座宝藏,为上浦镇提供了丰沛的旅游积淀。

上浦越窑青瓷

  “上浦镇立足山水资源,大力推动江东片南北景区联动发展,着力打造农、商、旅相结合的旅游综合体,推动服务业快速发展。”上浦镇城建副镇长车国荣介绍,在上浦镇的整治蓝图中,深厚的人文积淀,是岁月赋予的恩惠,“作为‘人文上虞’建设主阵地,我们镇积极依托‘三大文化’着力打造传承青瓷历史文化与展示现代国际陶艺有机结合的省级特色小镇,走一条文化与旅游融合式发展之路。”

完善基础设施 提升居民幸福感

  人文资源若只是“躺着”,那便也只是一段回忆,随风而逝。吸引匆匆过客驻足回眸的,先是那悦人的外表。

  如大多数位于国境公路旁的小镇一样,上浦国境公路旁,多是一些重型卡车维修铺、建材市场等。维修重卡带来的黑色油污、建材堆砌在路旁,电线电杆交错突兀,都为这原本秀美的小镇划上了粗粝的笔触。

  此外,深厚的人文底蕴在集镇范围并无体现,道路景观缺少文化烘托,不见谢安“寻山陟岭,必造幽峻”之迹。

  改变,迫在眉睫。

  记者了解到,在上浦镇的小城镇综合环境的整治中,104国道沿线环境改造是重大项目,投资3000万元。通过对近四万平方米外立面的改造,将破旧的墙面清洗一新,35000平方米的绿化也将代替黑色油污,成为过客眼中亮眼的一抹绿色。

  “沿街的修车铺和建材商铺,以后将逐渐转型为能够服务于青瓷小镇的配套设施,如经营文化旅游产品的商店等。”车国荣说。

  指石路、辉煌路……这些带着岁月痕迹的路名背后,似乎可嗅到上浦老街的味道。曾经见证上浦从小到大的旧街也将在此次环境综合整治中迎来新生。投资2300万元的上浦旧街环境改造项目,见缝插“绿”,通过照明亮化、环卫设施配件、路面修缮等,让老街焕新颜。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不仅仅让“面子美起来“,还能切身提高居民的生活,让“日子也美起来”。上浦医院门口空闲的旧农贸市场,不久将成为四千平方米的休闲文化小广场,茶余饭后的纳凉有了新去处;曹娥江自南向北潺潺流过,正在规划建设中的曹娥江“江上花海”水上旅游线,将让人们从淙淙流水中聆听孝女曹娥的故事。

  污水系统的完善、电力杆线的整治、卫生公共设施的改善、排涝设施建设等,都在日常生活的丝丝细节中,悄悄地改善着上浦居民的生活,也让这座城市用更幸福的笑容,感染并吸引着过客的目光。

位于入城口的城雕《青瓷之源》效果图

  外表美了,擒住了过客的第一眼,再让目光汇聚深入的,则需要内涵。拥有三大文化的积淀,上浦充满信心。

  “通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我们在完善基础设施和建造旅游服务体系之后,希望能够带动文化旅游产业,提升马路经济,以道路建设带动服务业发展,为今后发展以三大文化为主的文旅事业服务。”

  一顾倾人,再顾倾心。

  曹娥江畔,这方山清水秀、人文丰厚的江南鱼米之乡,即将通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洗去尘埃,绮罗粉黛,对镜贴花黄。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生活品质,用全新的身姿惊艳过客,借机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打好基础,迎来“灰姑娘”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