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梅溪镇打造浙北内港生态化小城市 提升城镇品质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黄玉环 编辑:徐光 监制:范波

美丽梅溪

  浙江在线9月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黄玉环)安吉梅溪镇,水陆交通便利,历来商贸发达,拥有安吉“小上海”之称。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我省第一座大型火力发电站落户梅溪,让这里涌现了机床厂、晓墅丝绸、锅炉厂等一批实力雄厚的轻工企业,一度成为远近闻名的工业大镇。

  “在大力发展工业的历程当中,对城镇建设投入不足,梅溪集镇基础设施较差。”梅溪镇镇长马洪亮表示,如今省级小城市培育和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带来契机,梅溪镇集中力量,完善基础配套,提升城镇品质,以“浙北内港生态化小城市”为定位,通过三年努力,要打造出一个省内示范、全国知名的美丽梅溪。

精布局,树立城镇品质

  炎炎夏日,室外温度直逼40摄氏度,但在梅溪镇白云公园建设工地上,工人们依旧坚守在高温下,挥汗如雨,操纵着挖掘机等各种设备抓紧施工。

  “这块区域原本是一个废弃的臭水塘,考虑到它没有防洪防汛的功能,而全镇又缺少一个可供居民休闲娱乐的公园,我们便决定把它填埋,并结合周边环境,建设一个公园。”马洪亮说。

  浙江在线记者了解到,该公园占地面积近30亩,配套社区戏台、小品雕塑、运动器材等,是一个提升城镇品位的休闲项目。

  “为了完善配套,让百姓共享发展成果,全镇光是公园就规划了六个,分别是白云公园、紫梅公园、陈嵘省级森林公园、白茶主题公园、古银杏公园和省级竹溪湿地公园。”马洪亮告诉记者,除了建设六大公园外,梅溪共规划了近百个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总投资约19亿元,目前50个已做好规划方案,30个执行动工。

白云公园建设现场

白云庙公园设计规划图

  如此数量多、投资大的整治项目,怎样确保它们顺利实施?梅溪的秘诀在于借用社会资本的力量。

  “重点项目当中,有29个投资在千万以上,为解决建设资金,梅溪镇积极争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马洪亮说。

  “这几年,梅溪百姓对整治城镇环境的呼声很高,特别是城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上。我们希望可以让民生工程尽早落地,提高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领办制”,锻造梅溪铁军

  资金上可以借助社会资本的力量,但在项目推进上,需要政府干部的共同努力。为了加快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进度,锻造梅溪铁军,当地采取“领办制”方式,取得良好成效。

  “每个整治项目,交给一个班子领导总负责,并给他配备若干成员。这个项目的推进,包括机制建立、政策处理、施工进度等都由该领导负责。”马洪亮表示,“领办制”不仅能锻炼班子成员的能力,也有助于在成员间形成“比学赶超”的氛围,更好地融入到老百姓当中去,加快推进整治工作。

  随着“领办制”的实施,梅溪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上,确实涌现出了一批典型人物。

梅溪长林垓村美景

  当地分管民政等工作的副镇长章红“领办”到了当地武康桥社区服务中心建设项目。“要落成这个项目,关系到晓墅小学教师宿舍楼拆迁问题。”章红告诉记者,在拆迁工作上毫无经验的她,刚接到这个任务觉得十分棘手。

  通过深入走访了解,她发现该宿舍楼的拆迁,确实存在很大难度。“这幢宿舍楼原本是晓墅小学建成给学校老师居住的,后来镇政府将晓墅小学集体搬迁,这幢宿舍楼却保留了下来,并继续给原来的教师居住,但产权归到了镇政府。”她说。

  如今,该宿舍楼面临拆迁,住在其中的12户教师是十分不舍的。“特别是一位已经退休的老师,在这里已经住了几十年,心理落差很大。”

  对此,章红先是通过走访晓墅学校当时的校长、教务处长等相关人员,找到宿舍楼的房产证和所有原始档案,明晰产权问题;再发动镇干部、社区人员,不断入户做思想工作,并尽最大可能帮助教师们找房子,解决居住问题。

  “经过前前后后大概有几十次的走访,终于感动了所有的教师,在7月份完成所有人员的搬迁。”章红说。

  “在实行‘领办制’的基础上,我们再通过每周例会,汇报项目进度,共同讨论和解决相关问题,每月定期实施项目进度督查,确保整治项目顺利推进。”马洪亮表示,补齐城镇建设短板,对梅溪来说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将推动梅溪城镇面貌、品质、功能实现彻底转变,让梅溪产城融合时机性更为成熟。

  未来,梅溪还将在全镇布局休闲旅游产业,让城区生活与景区休闲的功能互补,完善产业配套,提升承载能力,将梅溪打造成为全县产城融合的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