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黄湾镇环境整治:智慧平台促建管 鲜花公约解难题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黄玉环 编辑:徐光 监制:范波

  浙江在线7月1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黄玉环)作为海宁市的排头兵,黄湾镇(尖山新区)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步伐未曾停歇。

  截至目前,全镇小城镇开工项目49个,完成投资2.1亿元,新增车位200余个,8个路口安装了电子警察,4条道路正在下埋管线,324家“低小散”企业被腾退……正朝着“一城两地”(海宁东部现代化滨江新城和创新智造高地、生态宜居福地)的目标大步迈进。

  “在大力推进项目建设的基础上,我们也在城镇管理上狠下功夫。通过搭建智慧平台,创新管理机制,向‘脏乱差’宣战,整治出和美家园。”黄湾镇副镇长夏孙祥告诉记者。

巧用智慧平台提升建管效率

黄湾镇(尖山新区)综合指挥室

  “项目名称:育才路环卫站配置项目;建设地址:经度120.79,纬度30.37;投资额:50万元;施工单位:省直同人集团;项目进度:已完成20%……”日前,在黄湾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集中办公点,记者从工作人员的电脑里,观摩了当地“黄湾(尖山)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建设可视化管理平台”。

  据了解,该平台通过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黄湾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建设项目信息录入到一个终端,便于实时调阅与自动分析,从而实现精细化管理。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一张黄湾镇的三维地图里,数十个特殊符号标注了每个项目的所在位置,鼠标点击还可以查看项目详情和实时进度。

  “黄湾镇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分黄湾集镇和尖山新区两个区块实施,涉及的项目多、工作量大。根据我们制定的三年行动计划,总投资达到3.02亿元,落实项目49个。”夏孙祥告诉记者,数据管理平台的使用能精准掌握项目动态,便于监督与决策。

  无独有偶,除了项目数据管理平台外,黄湾镇还有一个智慧城镇管理平台,前者服务于整治项目建设,后者则用于城镇的公共管理。

  夏孙祥向记者介绍,全镇所有的监控画面,都联接到了该平台,形成无死角的“天眼”,对违章违法行为进行实时监督。另外,该系统还与“城管通”等执法队员使用的智能软件联通,实现信息采集、流转处理、督查督办、奖惩激励的一体化。

  利用这两个平台,黄湾镇建成了一个综合指挥大厅,整合综合治理、应急联动、城市管理、人防指挥和防汛抗旱指挥等“五个指挥中心”,使综治工作和综合执法两个平台一体化运作。高效灵敏的指挥体系与反应快速的处置体系有机结合,让实战效果明显提升。

推行鲜花公约 化解城镇“顽疾”

鲜花公约

  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监督管理需要加强,引导居民自觉养成文明习惯也必不可少,这样才能做到“疏堵结合”。对此,黄湾镇推行了“鲜花公约”机制,激励小城镇商户自我管理,效果显著。

  如今,行走在黄湾镇的街道上,你会发现小镇每家商户门口,都有一个统一的公告牌,公告牌下有个铁框,放着数量不等的鲜花,最少的一盆,最多的三盆。

  “每盆鲜花对应商户一项‘荣誉’,分别是守法经营鲜花、环境卫生鲜花和文明停车鲜花。奖励鲜花统一设置在门前柱上,每季更换一次,实现对每家商户经营环境一目了然,更换后的鲜花由经营户自行保管,达到装扮店面、邻里约束、自我管理等多种激励。”夏孙祥说。

  记者了解到,“鲜花公约”推出后,在黄湾镇每个经营户之间,形成了一种“比学赶超”的氛围。没有获得鲜花奖励或获得数量少的经营户,开始或取消越门经营,或清理卫生死角,或带头文明停车,自觉参与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中,争取拿到三盆鲜花。

  据黄湾镇统计,“鲜花公约”实施一个月来,全镇越门经营从原来的每天30多起下降到1-2起,巡查发现率下降了95%以上,实现了零举报与投诉,大街小巷面貌焕然一新、井然有序。

  “道乱占、车乱开一直是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老大难’问题。以前靠劝导和执法,效果并不明显,‘鲜花公约’机制既能治标也能治本。”夏孙祥说。

  另据记者了解,除“鲜花公约”机制外,黄湾还创新一套群团帮扶机制,将镇区划分39个网格,统一配备39名网格长和42名专兼职网格员,落实网格认领商户制,群团认领帮扶路段制,联合执法保障制等,充分发挥党员和工团妇等群团组织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当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实现党员和工团妇“四位一体”联动共建,确保点、线、面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