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7月1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石潇俊)某种程度上说,来到了郑宅镇,才算是了解了郑义门家风;了解了郑义门家风,才能读懂“郑宅速度”背后的毅力和勇气。
两天完成义门路降层户签约、6个“脏乱差”村蜕变成“十佳美丽村”……自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开展以来,郑宅的这支铁军,以党风和家风引领,打出一套环境治理组合拳,把整个镇区面貌装扮得日新月异。
党建引领 啃下降层硬骨头
降层现场施工图
“江南第一家”是郑宅的金名片。长期以来,景区内的老旧、破败的房屋影响景观,导致景区内观光品质不佳,尤其以义门路、麟溪路最为严重。
不破不立,这是势和时的选择。青石板小巷被铺上了水泥,古朴的老宅在多层楼房的包围下显得那样狭小、拥挤,历史的味道越来越少,现代化的气息越来越浓。保护历史文化核心区,降层改造工作已是迫在眉睫。
降层意味着三四层的高楼都将降低至两层楼,沟通难度可想而知。郑宅镇干部只能挨家挨户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动员群众积极配合降层工作主动签约。
在这个过程中,党员干部发挥了带头模范的作用。党员郑增光,毫不犹豫成为了全镇第一个签约户,他还动员在外工作的哥哥赶回来签约。“我不带头,谁带头?”郑增光十分坦率地说,降层、拆迁需要党员带头,这时候自己理应站出来。
为保证被降层户最大限度地从中得益,郑宅要求补偿一次性算到位,不与被降层户“挤牙膏”。在签订协议前,为被降层户算好异地安置、就地回迁、货币补偿“三本帐”,并交到被降层户手中。工作人员根据每户的具体情况提出参考意见,帮助选择最优、最佳的安置补偿方案。
仅仅用了2天时间,郑宅完成降层工作的100%签约,创出党建引领小城镇综合整治的郑宅样本。截至目前,已完成义门路、麟溪路28户45间,总共3317平方米的降层工作,冷水村、后溪村、东明村27万平方米的立面改造工程。
“双十评选” 要面子又要里子
“双十评选”即“十佳村”、“十差村”评选工作。从2015年的环境卫生村到2016年的最佳美丽村,再到如今的组合式评选,浦江县的“双十评选”已成为惯例。
只有村容村貌、环境卫生、村风民风上佳的村庄,才能入选“十佳村”。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郑宅镇以抓“双十评选”为契机,推进党建、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各项工作,让其成为推进环境综合整治的强大引擎。
站在“双十评选”的肩膀上,小城镇整治体现出的是从“里子”破壳到“面子”的全面提升。目前,郑宅镇镇区8个村全部成功争创“最佳美丽村”,实现了小城镇整治“面子”“里子”同步抓。
接下去,郑宅还将重点对区域结合部、农贸市场等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进行全面排查,防止回潮反弹,力争在今年完成环境整治的三年行动。
许下豪言壮语,郑宅的底气来自哪里?在浦江县郑宅镇党委书记张若来看来,除了党风引领乡风、村风和民风,还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家风。
郑氏家族之所以成为“义门”,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有一部基于儒家孝义文化的“家族法典”——《郑氏规范》。这也是郑氏家族数百年来一以贯之,用良好的家风、严密的家规教育子孙后代的文化基因。
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中,郑宅活用郑氏家规推进中心工作。按照“书之于籍,公之于众”的家规,进一步深化公开栏、党员联系户等制度,推进剿灭劣Ⅴ类水、垃圾分类、环境整治等工作。亮家风晒家训,已成为环境整治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通过‘五水共治’、‘三改一拆’,郑宅已经打造了一支精明强干、深得村民信任的铁军。”张若来对记者表示,他们有信心,在党风和家风的引领下,树立良好社会风气,全民参与使环境整治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