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镇原创 正文

第十个世界音像遗产日 浙江公布一组珍贵音像档案

2016-10-27 08:11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城镇网通讯员 王凌 徐洁萌 记者 陈丽丹

  浙江在线10月27日讯(通讯员 王凌 徐洁萌 记者 陈丽丹) 10月27日是第十个“世界音像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您的故事,勿忘勿失”。今天,浙江档案系统首次对外公布了一组弥足珍贵的音像档案,包括茅以升与钱塘江桥工程声像档案、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茅盾口述录音等。

  透过黑白视频穿越时光

  看到钱塘江大桥建成时茅以升忙碌的身影

  在这段剪辑成1分25秒的视频资料,可以看到刚建成的钱塘江大桥雄跨江面,在黑白略带模糊的画面里,还有茅以升英姿挺拔的忙碌身影,其欢喜之情溢于言表。

  历史的车轮转过了七八十年,这段珍贵的大桥建成视频,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浙江省档案馆的《茅以升与钱塘江桥工程档案》,于2002年3月入选第一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钱塘江桥工程档案中包含大量声像档案,其中照片档案共17册,1143张,包括茅以升个人工作生活照片310张,钱塘江桥工程建设照片833张。照片分开工典礼;人物;南岸、北岸、引桥、开挖山口;北岸各地;机械设备、仪器、测量;打桩;沉箱;钢梁;水面、桥墩、桥面等9个主题,系统完整地反映出整个工程建设全貌,具有珍贵性与稀缺性。

  还有《钱塘江大桥工程》纪录片、《科学历程·茅以升》、《科学历程·桥》、《茅以升和钱塘江大桥》等声像档案,其中的《钱塘江大桥工程》纪录片,是茅以升对钱塘江大桥整个工程的进度及重点施工逐一拍摄、记录形成的影片,生动展示了工程师、工人们建桥的各个环节。 

1937年9月26日,第一辆火车驶过钱塘江桥
钱塘江桥开工典礼  时礼堂摄

  茅盾谈笔名“郎损”的由来

  一代文学巨匠带浓浓的乡音

  “‘郎损’呢,因为这样子,从前有个沈约,(这个)人家说他‘瘦损损郎腰’,那么我也是姓沈的,所以变成‘郎损’两个字……”点开录音的播放键,仿佛茅盾先生就坐在眼前,侃侃而谈。这段录音剪辑自桐乡市档案馆《茅盾珍档》里的录音档案。《茅盾珍档》于2010年2月入选第三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据介绍,《茅盾珍档》中的声像档案共有三部分内容:录音档案——录音档案大部分为茅盾1976年口述回忆录录音。照片档案——主要有茅盾工作与生活相关照片。仅茅盾本人的相册,便有整整八大本,贯穿大半个世纪,是一代文学巨匠一生的缩影。光盘档案——这是在后期市档案馆向社会各界征集茅盾档案及对现有茅盾档案数字化抢救保护过程中形成的光盘档案等。

茅盾谈自己的笔名“郎损”录音

  茅盾谈自己的笔名“郎损”录音资料文字实录:

  “‘郎损’呢,因为这样子,从前有个沈约,(这个)人家说他‘瘦损损郎腰’,那么我也是姓沈的,所以变成‘郎损’两个字。‘蒲牢’……”

  “‘郎损’、‘损郎腰’是啥意思呀?”

  “嗯?”

  “‘郎损’是啥意思啦?”

  “它是这样子的。从前不是有个沈约啦?”

  “嗯,是一个人(名)。”

  “嗯,是一个文人的名字。他不晓得为什么事情就瘦了,消瘦了——”

  “哦,瘦了。”

  “嗯,所以人家就用他的一首诗嘲笑他,叫‘瘦损损郎腰’,我呢也是姓沈,所以么用‘郎损’这个名字。”

1957年11月1日,茅盾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书市与读者见面
1938年茅盾夫妇与儿子韦韬、女儿沈霞在香港寓所
1960年茅盾出访波兰

  外国人镜头里的丽水旧影

  老照片还原民国时期的风土人情

  寒冬跳入水中的纤夫、集市上买卖柴火的男子、正在工作的木匠、太保庙上小孩……一幅幅丰富多彩的老照片,犹如一幅社会世俗长卷,将丽水人的淳朴、勤奋、坚韧、聪慧跃然纸上。这是丽水市档案馆收藏的上世纪30年代加拿大传教士威廉·塞西尔·麦格拉思(中文名马威廉)拍摄的丽水旧影。在第十个世界音像遗产日到来之际,浙江省档案系统将这些珍贵的老照片向公众展示。

  这些老照片来源于一本1935年出版的名为《THE DRAGON AT CLOSE RANGE》(中文名《亲历龙国》)的书,收录的100多张丽水老照片大部分为麦格拉思神父于1931—1939年拍摄,其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记录了丽水天主教传教士、修女和普通民众的生活,丽水的交通航运、瓯江风光、民俗风情等,内容丰富,视角独特,且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是反映丽水丰富自然和人文底蕴的一份不可多得的影像档案。

木匠
在写字读书的小家伙
1930年,你敢在寒冬中跳入水中拉纤吗?这些人有着惊人的毅力
买柴火(这组老照片现珍藏于丽水市档案馆)
  这是海宁市民朱某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在硖石西街拍结婚照的玻璃底片,长10.5厘米,宽8厘米,厚0.2厘米,现珍藏于海宁市档案馆。

  备注:

  ①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他的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

  ②沈约,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沈约在一次书信中谈到自己日渐清减,腰围瘦损,此事便成为了一个典故“沈郎腰瘦”。沈约曾是南朝梁武帝萧衍长子萧统(昭明太子)的老师,茅盾故乡乌镇现存有昭明太子读书处。

  ③本文所有照片由浙江省档案局(馆)提供。

 
微信分享 关注浙江城镇网微信
编辑:陈丽丹

相关阅读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