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镇即时报 正文

罗埠老街的美丽蝶变

2019-09-13 09:01:03  来源:金华日报 通讯员 贡小兵 

  罗埠上承徽州文化,下接八婺文化,孕育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宽慢”文化。而这一“宽慢”文化,在罗埠老街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座古镇要有温度,需要生态、生活、生产的协调发展。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中,罗埠镇不但注重环境“颜值”,更注重提升“气质”,全力打造以罗埠老街为代表的三条特色街区,全力建设“茶味商埠,悦动古镇”,取得良好成效。

  历史沧桑见证者

  根据康熙《金华府志》载:罗埠称新兴市。康熙《汤溪县志》载:罗埠称花园市,分上市、下市,以邻村花园为市名。民国《汤溪县志》称罗埠市,因位于罗江之东,为一通航埠头,故名。在水运发达年代里,是金华西部重要的水运商业埠头之一。

  “罗埠的埠头就在罗埠镇政府前面的广场下面。”82岁的罗埠镇花园村村民严竹明说。这个广场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埠头被废后填埋形成的。以前是一个叫“竹塘”的很深、圆形的水塘,船舶从厚大溪把货物运到这里进行交易,然后通过一座12孔的石板桥,沿石阶挑上岸,也就到了罗埠的老街,再运输到汤溪县城及周边乡镇去。

  严竹明说,自古以来,罗埠日日有集。每天清晨,户户打开铺板门,迎门支起货摊,摆放货物,有“十户九经商”之说。

  现存的罗埠老街,全长406米,分为上街、中街和下街,建筑多为清晚期和民国时期,现还保留着许多年代久远的老店。有长寿面店、理发店、馒头店、竹编店、茶馆、老酱油厂。后来,随着河道阻塞,水运交通衰落,陆路交通的兴起,罗埠镇失去大宗货物交易转运的优势,但千百年来形成的老街商铺林立的格局并没有改变。2013年7月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吞噬了老街13间老房子,几家百年老店顷刻之间化为废墟,令人扼腕叹息。

  无名茶馆最有名

  要问罗埠老街最有名是什么?那当地人告诉你的一定是“茶馆”。鼎盛时期,老街上开有近40家茶馆,还不算那些开在小巷里的。

  罗埠的茶馆依然保持着千百年来的旧貌,没有奢华的装潢和设备,只是在小小的店铺里摆上几张长条桌或八仙桌,然后放几条短短的窄条凳。罗埠人至今保持着清早和午后喝茶的习惯。因此,开茶馆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每天天没有亮,就得起床烧水,做好招待茶客的准备。

  严竹明说,每一家茶馆都有自己特定的茶客,喝茶喝习惯了,自然就每次都到这一家喝了。

  罗埠作为水路往来的中转站,过客最需要的是一个歇脚的地方,罗埠老街有这么多茶馆并不奇怪。可令人不解的是,居然没有形成一家最有名的老字号茶馆。

  分析其中原因,或许依然与罗埠是货物的中转站有关。来去匆匆的商贩在把货物运到罗埠后,或许就在茶馆中一边歇息,一边等待客商前来洽谈;而前来购物的客商,同样是一边喝茶一边等待着商贩。当素不相识的双方在茶馆喝着茶,生意谈拢了,即可起身前往埠头交易。于是,茶馆就成为他们双方见面和洽谈的最佳地点。这种地方不必奢华,只要方便成交即可。这种无名茶馆里饮茶的习惯,历经岁月的演化,已经成为罗埠人的生活习惯。

  在罗埠茶馆里,你还会看到平时你只能在影视作品里看到的“手提竹篮卖货”场景,商贩手拎竹篮,里面装着香烟和糕点、花生等小吃,在茶馆里穿行兜售,这家茶馆生意不好就换一家。

  罗埠老街名店多

  “由于这里场面比较小,不适合晒面,我们准备把店面出租,留点位置设个销售点。”罗埠村民陈美球说,她丈夫胡伟东是“胡元茂土索面”第四代传人。

  当年罗埠老街有“胡元茂”“郑和泰”“坊东兴”等黍作店,这些黍作店都以做“四样点心”(状元糕、印馃、甜味和咸味的馒头)为主,都有上百年的历史。其中以“胡元茂”黍作店最为有名。不过这些百年老店只剩下“胡元茂”还有传人在继承,只是现在只生产土索面了。胡伟东夫妇生产的罗埠土索面,由于采用传统工艺制作,因而供不应求。

  在罗埠老街上,“黄氏三姐妹理发店”称得上是老街上的“网红店”,许多摄影爱好者都会慕名前来拍照。理发店里的3把古色古香的太师椅,扶手上的漆面早已磨尽成了褐色。

  说是“三姐妹理发店”,其实她们有七姐妹,都从事理发行业,只是在这店里是三姐妹。三姐妹的手艺都是从父亲那里传承下来的,随着媒体的报道,“三姐妹理发店”成为罗埠老街上的一道风景。

  老街整治后,对街面各种经营场所的要求也提高了,“三姐妹理发店”也一分为二了,最年轻的黄根娣在老店不远处开了一家新店。

  老街改造接地气

  随着罗埠镇小城镇综合整治工作的深入推进,2017年,罗埠镇政府投资600万元,对老街进行了地下排水工程、道路工程、消防给水管道工程改造。为防止老街改造提升千街一面,罗埠镇政府先后12次召开村干部和村民代表会议,讨论规划设计方案;先后6次组织召开专家评审会,对规划草案进行研究论证,最终确定了以塑造“埠头商贸小镇”为主旨,把彰显罗埠镇小城镇特色贯穿规划编制全过程,把罗埠商埠小镇的茶馆等元素融入其中,使得罗埠地方文化信息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充分体现了罗埠老街的独特性和差异性。

  对罗埠老街的改造,罗埠镇重点围绕完善基层设施,增强人文气息以及文化氛围,通过将本土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相结合,将邻里无间及街区繁荣热闹等生活场景进行复制和再造,从空间及格局的改造来让旅游休闲的人们体验到几千年来生活方式的穿越和切换。

  “现在的罗埠老街太漂亮了!每一次我把罗埠老街的照片做成美篇发到朋友圈去,都会有上千的点击量。”罗埠镇中心卫生院的龚胜军是名摄影爱好者,也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无形中也成为了罗埠老街美景的宣传员。在他眼中的罗埠老街,是一条浸润着历史风味的老街,走进老街,感受老街上那几近凝滞的光阴。漫步罗埠老街,随处可见岁月的履痕。

  只要你行走在老街上,便能看到街上的青铜雕塑,这些雕塑讲述着罗埠的历史风貌,展现着罗埠与众不同的地域风情。行走其间,随处可见岁月的痕迹,古井、青石板……还有那一扇扇已被风雨侵蚀得有些破败的木板门,都印记着老街数百年的发展历史。

  地方元素随处见

  为了古镇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使新貌和旧颜碰撞出新的火花,罗埠镇以“茶味慢生活、商埠繁华地、运动健康行、小镇生态居”为集镇定位。一方面还原老街味道,对下横街、下罗埠街、赵里三条特色街区进行修复,对酱油厂、包子铺、豆腐作坊、茶馆、馒头作坊、糕点房进行改造。另一方面,依托资源,将埠头文化、茶馆文化、饮食文化等文化基因有机融入整个整治工程,展示“罗埠元素”、赋予“罗埠特色”。如由罗埠小学改造成的“小镇客厅”,成为展示历史、发展历程、人文窗口形象的城市展厅。其中还专设“罗埠味道”农产品电商平台,着力打造“罗埠味道”系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实现生产标准化、产品体系化、营销电商化。

  不仅如此,为体现小镇差异化特色,罗埠镇大力建设富有特色的美丽庭院景观,将乡土风情、产业特色等元素融入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一轴两廊”工程,以兰贺线作为集镇的中轴线,实施道路优化提升改造工程,“两廊”是始自厚大溪(黄稍段)洲头公园终至后张村的骑行休闲长廊和十里荷花长廊;建设七彩“云夕水岸”,小花园、白栅栏与罗埠溪清澈的溪水交相辉映,美不胜收;建设别具风情的小品和景观节点,进行主题3D墙绘制作,对集镇主要干道和节点上的电表箱、电线杆进行改造。

  颜值爆棚今胜昔

  整洁宽敞的马路,协调清爽的墙面,各具特色的美丽庭院,修葺一新又古韵犹存的罗埠老街,风格大气、细节精致的城镇客厅,美不胜收的“云夕水岸”,来来往往的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看到家乡的巨变,我由衷感到自豪。”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的林胜华老师是土生土长的罗埠人,他家的老宅就在罗埠老街下街头。在前不久回家参加乡贤会的时候,他特别激动。他与众多返乡的乡贤行走在罗埠镇老街上,谈论最多、感触最深的,就是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

  短短的近两年时间,罗埠镇集镇面貌焕然一新。这背后是罗埠人辛勤的付出和努力。

  罗埠镇自开展“三改一拆”“治危拆违”以来,共拆除违法搭建446户约13280平方米,整治“赤膊房”63幢,拆除改造沿街沿路水池272个,处置废弃广告牌(店招)203块;“低小散”整治专项行动力度空前,关停淘汰“低小散”企业1家,就地改造14家,合计腾退厂房面积1800平方米,拆除8992.4平方米。全镇完成改造道路3条,绿化景观节点提升50多处,建设提升广场、公园4个,新建(改造)停车场3处、公交车停靠站4处、公厕3座,修缮7条街的店招,改建滨水绿道5.2公里,打造小镇客厅1个,改造镇主要街路、背街小巷、楼道立面约12万平方米。

  随着罗埠集镇的美丽蜕变,罗埠老街、“云夕水岸”、百年酱坊和小镇客厅等景点迅速成为自驾游和摄影爱好者的新宠,通过他们传播,吸引了更多的游客。

  今年7月,罗埠镇被浙江师范大学确定为“留学生研学基地”,成为金西区块向国际社会展示金华农村历史文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窗口。

编辑:陈秋杰

城镇原创

舌尖上的瓶窑 十味争霸赛在苕溪小镇火热开场 “利奇马”施虐时,我们在一线 西湖区古荡街道长寿宴向长者送上祝福 浙江小城镇环境整治“十佳魅力路线体验”临安站(高清图) 扫一扫 你想要的信息全都有!河上镇首推“智慧门牌” 与祖国共腾飞 “潮起萧山”号今日首飞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