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镇即时报 正文

浙江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纪实:城乡统筹比翼齐飞

2018-12-28 10:2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记者 王慧敏 方敏

  玉环在哪里?孤悬东海,海天苍茫。

  然而,你知道这个海岛上的居民如今是怎么生活的吗?鸡山乡86岁的叶冬香老人安坐家中,就能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干江镇梅岭村妇女陈菊芬只需在村头“农家书屋”里点下鼠标,就能借阅台州图书馆里的藏书;在楚门镇楚州文化城,农民林高城可以参加越剧、烘焙、园艺、象棋等免费活动……

  这一切,是城乡统筹带来的好处。

  行走浙江你会发现,无论是省会杭州还是偏远的丽水山乡,基本上做到了“发展同步,服务同质,管理同化”。在这里,城乡实现了“无缝对接”。

  只有消除差距,城乡才能并肩前行

  长期以来,“二元结构”如同一道高墙横亘在城乡之间,经济发达的浙江也不例外。

  “水浑浑路黄黄,进出全靠雨鞋蹚……”聊起村庄的环境,衢州市衢江区双桥乡希望新村的杜学集老人眉头紧锁。杜学集着急,坐在他对面的客人同样着急。

  这位客人就是刚调任浙江两个多月的习近平同志。时间:2002年12月。

  经过连续几个月的调研,习近平同志作出了如下判断: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迅猛发展,但农村群众的生活质量并没有相应提高,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没有根本扭转……

  如何消除城乡差距?浙江的指针是:群众关心什么就做什么。

  2003年6月5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在全省拉开序幕。习近平同志亲自部署:从全省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

  村道硬化、垃圾收集、卫生改厕、河沟清淤、村庄绿化……在省委和省政府直接推动下,一项项工作在全省有条不紊开展起来,从源头上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杭州市淳安县下姜村,那时是典型的贫困村。2003年4月24日上午,习近平同志从淳安县城颠簸了60多公里的“搓板路”,又坐半小时轮渡,来到了村里,帮助群众筹划下一步的发展思路。听说村民缺柴砍秃了山岭,便指导村民建沼气。

  沼气建成后,他再次来到下姜村,兴致勃勃地听村民姜祖海谈沼气使用情况。听完幽默地说:“要论建沼气,我也算得上是半个专家。20多年前我在陕北农村当支部书记时,建起了陕西第一个沼气村……”

  10多年后的今天,记者走进姜祖海家。姜祖海家的沼气还用着呢。“厕所、猪圈、鸡舍里的脏水都流进了密封的沼气池子里。”姜祖海介绍,“不但家里干净了,村里环境也好起来了。不少人家开了农家乐,富起来了。”

  要想农村基础设施大变样,发展经济是关键。可此时的浙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如何让欠发达地区同步奔小康?习近平同志在他制订的“八八战略”中创造性地提出“山海协作”——以项目合作为中心,通过发达地区产业向欠发达地区合理转移、欠发达地区富余劳动力向发达地区有序流动,激发欠发达地区经济的活力。丽水、衢州等山区市迎头赶了上来,有了更多财力改善民生。

  自2006年始,浙江大幅减少“三公”经费,确保将新增财力的2/3以上用于改善民生,推动教育、医疗、社保、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不断健全。如今浙江已率先建立覆盖城乡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55元。

  一张蓝图绘到底,笃实推进久久为功

  按照习近平同志绘就的“城乡协调发展”蓝图,浙江历届党委和政府笃实推进。

  2008年开始,“千万工程”从前期示范引领阶段进入整体推进阶段。时任省委书记赵洪祝指出:“再接再厉,再用一个5年,将全省3万多个行政村全部整治一遍。”省委和省政府提出的目标是:村容村貌最洁净、人居环境最优美、基础设施最配套、公共服务最完备。

  改善农民生活,住房是关键。山高沟深的丽水龙泉市,农民通过异地搬迁住上了新房,户均节约成本5万元;常山县新昌乡黄塘村抓住机遇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建起木屋民宿,昔日贫困山村变成国家3A旅游景区;海岛县岱山县,全县74个社区村实现“全域精品化、沿线景观化、村庄景点化、庭院小品化”。

  “习近平同志‘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筹划,是我们工作的指南。把城乡统筹贯穿工作的始终,我们责无旁贷。”继赵洪祝之后接任浙江省委书记的夏宝龙同志,持续推进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五水共治”工程,浙江农村更美了。

  走进杭州市桐庐县环溪村,所有溪沟清水淙淙,路面干干净净。“过去村里有句顺口溜,‘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溪沟就是垃圾污水的家。’”村委会主任周忠莲说,“现在顺口溜有了新版本:‘污水有了家,垃圾有人拉,室内现代化,室外四季开鲜花,溪沟清澈见底有鱼虾。’”

  环溪村是浙江农村环境改变的缩影。截至2015年底,浙江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的省份。至2017年末,浙江已全域消灭劣五类水体,全省97%以上的村实现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无害化处理率99%,农户实现无害化卫生改厕达80%以上。

  新时期,推进城乡协调又被赋予新内容。现任浙江省委书记车俊表示:推进城乡一体化,要进一步聚焦农民办事难等问题,推动农民办事更便捷、生活更美好。浙江全面推进办事“一窗受理”向县、乡、村延伸、下移,让农民办事像城里人一样便捷。

  众人拾柴火焰高,调动社会各界齐发力

  推进城乡协调发展,浙江历届党委和政府注重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

  走进安吉县,蜿蜒在青山绿水间的农村公路将山水美景串成了画,也给乡村带来了人气与财气,仅天荒坪镇余村年接待游客就近40万。自2003年“乡村康庄工程”启动以来,浙江省交通部门累计投入资金超过2000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9万公里,农村公路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

  大陈岛,由于位置特殊,通电、通信一直滞后。为让大陈岛居民同步享受现代文明,国家电网浙江电力公司投资1.1亿元建设20多公里的海底电缆,让岛上住户用上了“大网电”。电力公司还打造“海上移动营业厅”,岛上1500名用户“一户一档”,定期上门服务。

  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浙江扎实推进多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先后启动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农村电力体制改革、农用电力线路改造接收等工作,农村供电可靠率达99.931%,用电水平达到城市水平。

  这几天,一辆银行的流动服务车开进了临海市林坝塘村路口,吸引了不少村民围观。让村民意外的是,授信贷款利率比市场利率低不少。

  为助力城乡统筹,中国农业银行浙江分行全面加大“简手续、低门槛”的小额贷款推广力度。近3年来,分行新增小微客户的数量,占全行新增法人贷款客户数的90%以上,总量和增量在全国分行均居第一。

  前不久,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大河村“村淘”负责人陈美华忙“疯”了:“今年‘双12’,村里800多家电商销售额将近1个亿!”截至2017年,浙江共有淘宝村779个,活跃的涉农网店近2万家,继续领跑全国。通过“电子商务进万村”工程,浙江用电商代购的方式,让农村享有与城市相同的消费环境。

  至2018年,浙江2.7万多个村实现村庄整治全覆盖。“一根水管通城乡,一路公交跑城乡,一条网路连城乡。”如今,即使偏远的乡村,浙江也实现了“三头”——公交通到村头,电商开到门头,硬化路修到地头。

  “鼓口袋”也“富脑袋”,“送文化”更“种文化”

  最近几天,舟山市定海区金山村村民蒋对缀匆匆吃好饭就往村文化礼堂跑。“村晚快要演了,得赶紧去排练。”蒋对缀透露,晚会从导演、主持到演员、伴奏,全是本村村民。“村里10多支文艺队抢着演,排练不好就没机会上场了。”

  抓城乡统筹,浙江历任领导都把引导社会风尚当作重要一环。习近平同志主政浙江时,亲自提炼出了“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一条小船,诞生一个大党。“红船精神”成为指导浙江干群开拓进取的精神之源。

  如何让精神文明的播撒没有死角?在浙江,不但“送文化”,还潜心“种文化”——农家书屋、“钱江浪花”文化直通车、“文化走亲”、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文化礼堂,都是“种文化”的有效载体。截至目前,浙江省已建成1万多家农村文化礼堂。

  与此同时,各地大力培养农村文化能人。在德清县洛舍镇东衡村,七旬老农陈景超自荐担任村“道德讲堂”主讲,讲述村落历史、道德故事。台州市高桥街道八份村的文化礼堂里,63岁的评书爱好者胡从德的受欢迎程度,堪比明星。老胡是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也是黄岩文化礼堂聘请的“乡村大使”,像这样的“大使”,黄岩区共有268位。

  一座文化礼堂,就是一座“精神家园”,将文明乡风吹进村民心田。天台县通过文化礼堂,大力提倡“薄葬厚养”、丧事简办,推动农村移风易俗。他们聘请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代表、老模范等“五老”为乡风督导员。乡风督导员“用土话讲出了大道理”。如今,千年土葬旧俗在天台大大改观。

  “多一个广场,少一个赌场”“多看名角,少些口角”……“以文化人”,孕育出了宽容、大气、文明的社会风气,富而好德、富而好礼、富而好仁,已成为浙江人新的价值追求!

  抓“三头”不松懈,管理好成效让城乡统筹“根深叶茂”

  有专家总结,浙江之所以能“走在前列”:一是经济发展的高质量;二是社会管理的好成效。

  还是在2003年,浙江省委和省政府就旗帜鲜明地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把推广“枫桥经验”、建设“平安浙江”作为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要求各地致力于关注民情、改善民生、发展民主、维护民安、促进民和。

  半个世纪前,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的干部群众创造了“依靠群众化解矛盾”的好方式。毛泽东主席欣然命笔:“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从此,“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枫桥经验”,传遍了大江南北。

  半个世纪过去了,由“枫桥经验”引路,浙江各地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社会管理经验:舟山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温州的“综治八大员”、苍南的“五站式工作法”……这些带着基层智慧和泥土味的“治村之道”,在浙江各地蓬勃生长,许多都是全国率先。

  好的经验,更要执行好。如何提高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浙江省坚持常年抓“三头”不松懈:抓基层源头,抓问题苗头,抓落实领导责任制的“头头”。村务监督委员会,就是抓“三头”带来的成果——14年前,武义县白洋街道后陈村诞生了全国第一个村务监督委员会。发展到今天,村务监督委员会已和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经济合作社一起,组成乡村治理的“四驾马车”。

  “抓三头”,浙江从来没有松懈:2018年,浙江对换届以来村班子战斗力进行全面检视评估,对2673名不称职村干部进行“歇职教育”,对1587名村干部予以免职或罢免,一批能人、回乡毕业生、退伍军人被吸纳到村组织。

  提高基层治理水平,浙江还注重激发基层群众自身的动力。头戴红帽子、身穿红马甲、脚踩黑雨鞋——这是“嵊州村嫂”工作的标配。从“五水共治”到村里的卫生保洁、交通管控、纠纷调解、文艺活动,处处都活跃着她们的身影……

  截至2018年4月,浙江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达96.58%,再创历史新高,连续14年位居全国前列。

  “经济发展是苗,社会环境是土,执政管理水平是水。只有土肥水活,才能根深叶茂。”走进浙江,会对这句话有更深刻的理解。

  保障同步,服务同质,实现全面小康一个乡镇也不能掉队

  前不久,浙江有两则新闻为人们津津乐道:杭州市淳安县,全县城乡1.33万名领取低保、残保人员在免缴医保费的同时,享受基本医保待遇;丽水市莲都区,通过财政出资、政府采购,700多名环卫工吃上了免费早餐。

  其实,这样的例子在浙江比比皆是:嘉兴桐乡市屠甸镇荣星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里,每天中午吃完饭后聊天、锻炼身体,村里的独居老人陈风华和数十位老人在这里其乐融融。目前,桐乡市已实现城乡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全覆盖。浙江率先在全国实现免费义务教育制度,全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达标率达95%。

  “现代化建设不能留盲区死角,实现全面小康一个乡镇也不能掉队。”2003年1月13日的浙江省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提出要求。

  10多年来,浙江历届党委和政府都把这一要求作为施政的指南。

  11月12日,山风微凉。丽水市庆元县青竹村村头,一辆中巴车停下,几名医生下车,摆起桌台,搬出血压仪、采血器;另一边,10多名村民早已排好了队。这是庆元县的巡回诊疗车进村为村民看病。庆元是典型的深山区,为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县流动医院将优质医疗资源搬到老百姓家门口。

  “一个乡镇也不能掉队”,让再偏远山村的村民也能享受同质服务!

  舟山市有不少边远小岛水利设施少、蓄水能力弱,过去一到干旱季节就闹水荒。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05年起,舟山大力推进本岛城乡供水一体化。现在不管是城区还是农村,都能喝到干净卫生的水。

  “一个乡镇也不能掉队”,让孤悬海岛的村民也不再“孤悬”!

  金华市磐安县墅安希望小学的陈秉正,从小就有一个足球梦:长大参加国家队,去世界杯为国争光。

  近年来,共青团浙江省委员会、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单位启动“梦想足球场”公益项目,为偏远山区、海岛小学建造梦想足球场,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帮助偏远山区、海岛的中小学校修缮及新建100座足球场。

  “一个乡镇也不能掉队”,所有孩子的梦都可以圆……

编辑:甘居鹏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