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镇即时报 正文

新昌唱响“唐诗之路”千年新韵

2018-11-27 09:14  来源:杭州网 记者 楼淳 王悦祺

专家媒体团游览新昌大佛寺。

专家媒体团参观李白纪念馆。

  “唐诗之路”被誉为继“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之后又一个别具特色的世界级文化之路,不仅是中国文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结晶,更是传承的千年活态文化遗产和民族记忆。

  11月22日,浙江省“唐诗之路”建设发展推进会在浙江新昌举行。活动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等单位主办,中共绍兴市委宣传部、新昌县委县政府等单位承办,旨在贯彻落实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大花园建设、打造“四条诗路”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共同推进沿线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共建“诗画浙江”大花园,共创高品质美好生活。

  “诗路发展建设研究中心”落户新昌

  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的《浙江省大花园建设行动计划》,“打造唐诗之路黄金旅游带”作为“全域旅游推进工程”的重点内容,被列为大花园建设的十大标志性工程之一。

  为在历史与现实的平衡中相互对照,也为积极打造“唐诗之路”提供学术支撑,30多位唐诗之路研究专家、学者于会上共同总结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唐诗之路”的研究,强调要继续加强唐诗文化研究,把唐诗文化植入全域旅游建设、乡村振兴大局和城市建设全局,积极打造唐诗产业、唐诗之城、唐诗村镇,使“唐诗之路”这条文化之路真正成为产业之路、发展之路、经济之路。

  “唐诗之路”建设发展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弘扬唐诗文化、凸显诗路的现实价值,需要各方的加入。大会宣布,在浙江省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下设“诗路建设发展研究中心”并落户新昌鼓山公园天姥阁。新昌在“唐诗之路”上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学术研究和理论支撑,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更使新昌在诗路上熠熠生辉。

  会议现场,以边塞诗为代表的甘肃敦煌、以宫廷诗为代表的西安未央区、以山水诗为代表的浙江新昌还进行了“诗路一号产品”的签约,它们将打造国内首条“三诗”研学旅游线路,携手为重现中国千年诗路发力。同时,这也是浙江“诗路建设发展研究中心”落成后发布的首个成果。

  会议现场,来自省内七个地市20多个县(市、区)的11个“唐诗之路”主题文旅项目进行了推荐展示,以余姚四明山唐诗之路景观小品建设、龙游大南门历史文化街区、开化诗情梅景文旅综合等项目为代表,全方位助力诗路复兴。10多家国内知名资本机构现场点评,共同为浙江省大花园建设出谋划策。

  专家媒体重走文化古道

  “魏晋高风远,南朝圣迹南朝寺;盛唐翰墨香,一路风光一路诗。”镌刻在新昌大佛寺门廊上的这副对联,是对新昌山水美景与人文风情的经典描述。会议次日,全国文旅业界专家学者、旅行社代表、23个沿线县(市、区)代表以及媒体深入“唐诗之路精华段”新昌,实地考察以鼓山公园、大佛寺为代表的诗路景观。

  据悉,自新昌学者竺岳兵于1991年首次提出“浙东唐诗之路”概念以来,近年新昌积极打造“唐诗之路”品牌,把学术研究和活化工程结合起来同步推进,不仅成立了“王羲之归隐地研究所”、筹备设立天姥山文化研究会,更于今年发布了《关于打造“浙东唐诗之路精华地”的实施意见》。随着“唐诗之路”品牌的不断提升,慕名而来的游客也在不断增加,旅游总人次从2012年的680.77万人次增加到2017年的1396.65万人次,五年内增长一倍。

  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葛学斌表示:“‘唐诗之路’要从一个文化符号转化成区域的形象、品牌,从一种文化情怀转化为发展动力,诗路品牌的打造既要落地聚焦,又要开放共享,不能排他。”

编辑:潘洁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