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镇即时报 正文

竹笛之乡要把产业发展大戏唱得更响

2018-09-14 08:59  来源:杭州网—杭州日报 驻余杭记者 陈方杰 通讯员 谢楠

  “笛二代”们在“水上竹笛音乐会”上轮番吹奏。 记者 李忠 摄

  竹笛、竹筏、竹椅、竹篓,还有竹子做的油纸伞……

  昨天,在“中国竹笛之乡”余杭区中泰街道,一场由“笛二代”们参与策划的竹笛人才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圆满举行。

  中泰,中国美丽的“竹笛之乡”。在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制作竹笛,辖区共有各类笛箫加工制作企业160多家。每年,有数以万计的笛箫从这里发往全国及东南亚、日韩各地,销售量占整个市场的85%以上,年产值达3.4亿元。

  “笛二代”创新开拓点子多

  “笛二代”黄毓7岁开始学笛,是此次交流活动中迷你水上音乐秀的主要策划人,同时她还参与演奏了《大鱼》《寒江残雪》等节目。

  “我们去年就想做这个活动,主要是想把竹笛文化推陈出新!”

  黄毓的父亲黄卫东年轻时师承笛箫制作大师周林生,是中泰最早一批制笛学生之一。一直以来,黄卫东的“竹韵乐器厂”主要从事的就是竹笛制作、销售,每年产量可观。

  “要想制作一把精良的竹笛,懂得吹奏非常必要。”作为制笛工匠,黄卫东在活动中的笛乡小课堂环节向现场嘉宾介绍了竹笛的相关知识。

  黄卫东表示,老一辈的中泰竹笛人都有制作笛子的手艺,但往往不善吹奏。而现在的青年竹笛人才接受教育程度高,演奏水准也高。

  “我们负责搭台,把竹笛技艺传承下去。至于如何把竹笛产业这出戏唱好,就需要我们的儿女——‘笛二代’去创新开拓。”

  2015年,黄毓从杭师大音乐学院毕业,便帮助父亲创立了“杭州竹韵乐器有限公司”。黄毓除了负责公司竹笛生产的质量把控,还在公司内部成立了竹笛培训工作室。

  工作室的内容就是指导村民如何制作更加优良的竹笛,促进竹笛销售。同时,带领村里更多的小朋友,一起参与到学习竹笛演奏当中。

  新活力,新发展。2017年,黄卫东的公司实现销售竹笛2万多支,比前一年整整翻了一番。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人才振兴

  其实,像黄毓这样回家创业的年轻大学生在中泰还有很多,仅紫荆村就有60多位。他们大多子承父业,并运用互联网思维提升竹笛产业。

  丁佳雯,她的父亲丁志刚是中泰竹笛制作技艺中唯一一个制作中日韩三国笛子的笛艺人,手艺超群。大学一毕业,丁佳雯便搭建了竹笛分享平台“笛箫网”,教全国各地的竹笛爱好者制作竹笛、演奏竹笛,目前粉丝数已达两万多。

  今年,丁佳雯还组织策划了公益课堂。

  “我负责组织安排,父亲进行现场指导和教学,项目从5月份开始已经组织了三期。”丁佳雯告诉记者,公益课堂的开放,可以让更多人了解竹笛文化,了解中泰街道。同时,随着竹笛文化的推广,中泰的旅游产业也被同步激活。

  此次竹笛人才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还吸引来了5名外国留学生朋友。“土专家”带“洋弟子”现场参观苦竹基地、竹笛制作工艺流程,并现场教学,亲手制作竹笛。

  留学生游睿思表示,在山水美景之地,听悠扬笛声,学竹笛技艺,这种体验简直太美妙了。

  中泰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人才振兴。下一步,中泰将不断深化青年竹笛人才培养,通过培育农产品经纪人,开发相关文化创意衍生产品,拉长竹笛文化产业链,走出一条凝聚特色产业、山水乡愁、文化创意的乡村振兴、整村富裕道路。

编辑:徐光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