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镇即时报 正文

春到下姜

2018-04-22 10:41  来源:浙江日报 张金豹

  一

  杭州西部有个淳安县,淳安西南有个下姜村。

  下姜村不大,却很有些历史。据宗谱记载,北宋靖康年间,渭水郡姜氏从四川迁入此地,距今已经800多年。村子四面环山,东有公峰,西有茂峰,北有化岭,南有银峰,中间是个不大的盆地。盆地间有条小溪,叫枫林溪,自西向东蜿蜒穿村而过,村民们或依山而居,或栖小溪两岸。

  习近平总书记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把下姜村作为基层联系点,每次到村里来,与干部群众无话不谈,时刻把乡亲们冷暖挂在心上,为下姜村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倾注了大量心血。从此,下姜村如沐春风,生机勃发,蒸蒸日上,声名远播。

  今年农历正月十五刚过,我就来到下姜。这个季节,北方还是冰天雪地、花木凋零,这里却已是柳丝鹅黄、春意盎然了。一簇簇红梅开得洒脱、开得端庄,娇小而鲜艳的花朵,为山坡林地抹上一团团红晕。一片片油菜花泼辣地开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微风中荡起金黄色的涟漪。山坡上的茶园,修剪得整整齐齐,开始抽出嫩嫩的黄芽,空气中弥漫着一丝淡淡的清香。

  来到预订的民宿,迎面走来一支约有三四十人的队伍。房东说,这几年,来下姜学习的人源源不断,连过年期间,几十家民宿都家家客满呢。

  我和他们一样,也是追随习总书记足迹而来。这些年我就在想,去下姜村住上几天,看看下姜村的变化,感受一下村民的生活。更深层次的期待是,沿着习总书记的足迹,学习他调查研究、联系群众的方法,领略他植根沃土、脚踏大地的家国情怀。从下姜村这个窗口,探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萌发的轨迹,更深刻地领悟其博大精深的内涵。

zjrb2018042200003v06b002.jpg

春意盎然的下姜村。 记者 杨朝波

  二

  到了下姜,我们走访的第一户是老党员姜祖海家,这也是习总书记当年走访的第一家。姜祖海家住一幢三层小楼,坐北朝南,院门正冲着枫林溪,院西隔条小路就是村委会办公室旧址。

  2003年4月24日上午,习近平第一次来到下姜村。他先来到姜祖海家,亲切地询问姜祖海多大年纪,家里几口人,每年收入多少,收入来自哪里,钱够不够花,粮够不够吃,有什么困难和要求。接下来又看了其他几个老党员、贫困户和种植大户。最后,在村里,习近平召集大家座谈。刚开始,当时的村党支部书记姜银祥有些紧张,习近平见状,亲切地问他,你今年多大年纪,什么时候开始当支部书记?姜银祥回答后,习近平说,和我差不多,我也是20来岁当村党支部书记。姜银祥拿出笔记本准备汇报,习近平笑笑说,不用拿本了,当农村干部,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姜银祥顿时放松下来,一五一十地谈了村里的情况。听完汇报,习近平讲,村里怎么发展,要很好研究一下,特别是发展集体经济,要因地制宜,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与生态保护协调起来。来的路上,我看见有的山顶被挖成了“光头”,这样不好,要给青山留个“帽”。接着他问,你说村里缺技术缺人才,你们村有没有上级派来的科技特派员?姜银祥回答说,没有。习近平说,省里研究一下,给你们村派一个来。不久,上级有关部门给村里派来了驻村科技特派员。

  刚进姜祖海的小院,他就热情地迎出来。我打量了一下,楼前的小院收拾得特干净,杂物规整得有理有条。小楼的一层是客厅,厅内摆着一张方桌,四把木椅。厅堂正面,悬挂着习总书记的画像,右手墙壁上,挂着习总书记当年与他全家人的合影。

  谈起习总书记当年来到他家,姜祖海至今幸福满满。他告诉我们,习总书记每次来,都穿着黑夹克,说起话来,面带微笑,风趣幽默,问的都是衣食住行,感觉像在外工作的家人回来了,很亲近,很温暖。当时村干部提出想请省里帮忙办沼气。习总书记当场答应,说这个意见好。老百姓的每件事都不是小事,像人的身体一样,小的“细胞”健康,大的“肌体”才有生机和活力。他叮嘱随行的同志认真记下来。没过几天,省里就派人来指导,还帮助解决了资金。此后再来的时候,我家的沼气已经办好了,他仔细看我建在院里的沼气池,表扬我带了个好头,嘱咐我怎么用好管好。他还风趣地说,要论办沼气,他算得上半个专家,在农村当支部书记的时候,他带队外出考察学习,建起了陕北第一个沼气村。

  姜祖海与新中国同龄,读过初中,当过村干部,是村里的“文化人”和“明白人”。近几年,随着乡村旅游业发展,他带头办起了民宿。办理登记注册时,办证的同志建议他的民宿冠名“三春农家”。可他想来想去,觉得没有完全表达出他的心思,便改为“望溪”。“溪”“习”同音,意思是盼望习总书记再来下姜。这块普普通通的民宿牌匾,折射出一个淳朴农民和普通党员对人民领袖的依恋和爱戴。

  我笑着说,中国这么大,那么多村,那么多户,习总书记哪走得过来,可他四次来下姜,三次来你家,你好有福气呀。姜祖海连声说,是啊,好多人都这样说。我也觉得,我是中国最幸福的农民,你说是不?看得出,他的幸福不止写在脸上,而且写在心里。

  三

  2005年3月22日,习近平又一次来到下姜。走下车,他照例先进农户、到田间。看望了姜祖海等几位老党员,慰问了姜百富、余严州等困难户,送上慰问金和慰问品。然后察看了村里的防洪工程。当他走进药材基地时,与驻村科技特派员亲切交谈,详细询问药材效益好不好,销路怎么样。在与村干部和群众座谈时,村干部杨红马主动报上自己的名字,习近平看着他,笑了笑,不用报了,我记得,你叫杨“黑马”。一句话把大家逗乐了,气氛随即活跃起来。他又问,科技特派员和农村指导员作用大不大、效果好不好?应该怎样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大家实实在在地说,要说心里话。听完在场同志的意见,习近平说,我们要加大支持“三农”的力度,真正做到工作重心下移,其中就包括特派员、指导员制度。尽快富裕起来,既是你们的愿望,也是党和政府的期望。刚才我到几个贫困户家看了,他们真的生活很困难。他再三叮嘱在场的镇村干部,一定要加大帮扶力度,多关心困难群众。特别是有些老党员,兢兢业业一辈子,现在生活有困难,我们不能忘记他们。

  在姜德明家的客厅里,我仔细端详着墙上那张醒目的照片。照片上四个人,习总书记站在中间,左侧是姜德明夫妇,右侧是姜德明的父亲。我问,您还记得当时拍照的情景吧?姜德明说,记得,当然记得。虽然过去十几年了,但好像就是眼前的事。那天,习总书记就坐在这张方桌前,就像亲戚邻居一样,问我种茶效益怎么样,生活水平有没有提高。我当时想,能与习书记一起拍个照,该有多好。心里这么想,却张不开口。谁料想,他主动提出来,我们一起合个影吧。于是,我们就在院子里拍了这张照片。现在,看着这张合影,我们全家人心里就暖暖的。

编辑:潘洁

相关阅读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