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镇即时报 正文

花园人的治村之道:现代城市管理与传统乡土治理相融合

2017-06-06 08:34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 沈晶晶 杜羽丰 见习记者 高驰弘 通讯员 王江红

zjrb2017060600010v03b002.jpg

  浙江在线6月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沈晶晶 杜羽丰 见习记者 高驰弘 通讯员 王江红)核心提示:作为中国名村,东阳市南马镇花园村已经由一个传统意义的“村”,演变为一个富有现代气息的“市”。面对快速演进的城镇化进程和经济社会转型,花园村开启了独特的探索之路,针对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努力使现代城市管理方式与传统乡村治理经验相融合,构建和谐有序、绿色发展、创新包容、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园。解读花园村社会治理这一样本,不难发现“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要义。

  花园村,恰如其名。但与其说这里是生态的花园,不如说是人的花园。

  30余年间,生物医药、新型材料、机械制造、红木家具等产业在这块并不出奇的土地上无中生有、飞快成长。2016年,全村经营收入达461.23亿元,村民人均收入达16万元。花园村也在中国名村影响力综合排行榜中名列第3位。

  继2004年成功并入周边9个村庄后,今年3月,根据东阳对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周边另外9个村庄也划入花园村范围。村庄面积扩大到12平方公里,村民数量增长到上万人。

  5万多企业经营者、公司“白领”、南北商贩、外来务工者在这里汇集,让花园的色彩越加斑斓。“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在这里演绎出纷繁复杂的模样。

  最平常的诉求,最考验治理的水平。36年来,花园村做到了“矛盾不上交、纠纷不出村、村民零上访”,各类人群和谐相处。

  村党委书记邵钦祥说:“这样的大村不是没有矛盾,但花园人在创新创业的同时,呵护乡土公序良俗,引入城市治理方式,构建有序与活力兼具的乡村治理格局。”

  人们聚集到这里,正是为了寻求更美好的生活。

  花园的坚守

  乡土价值规范的二次构建

  今年花园村出了一条新规定,过年过节禁燃放烟花爆竹。原因是去年飘过的几场雾霾,让村里有了更警醒的环境保护意识。

  说是规定,也只是发了一份声明,说这是“村规民约”的新内容,大家便无一例外执行起来。村党委副书记郭进武说:“节假日,村里就见不到任何燃放现象。”

  虽然是一个有6万多人口集聚的村庄,但任何人都能感受到这份村规民约的威力。

  走在村里,目之所及,坡地起高楼。人们居住在花园村传统的红白相间楼房里,连通房屋的道路宽敞平坦,两侧商铺鳞次栉比,不见农村常见的鸡鸭猫狗、不见脏乱差的环境死角、甚至不见摘花等破坏公共环境的行为。

  前几年,在周边不少乡村忙于拆违治水时,花园村村干部却很“省心”,村里建筑都统一规划,房前屋后没有一处私搭乱建,也没有一处劣质水。仔细询问,他们也将此归功于“村规民约”。

  “在物质上,花园村已是小城市的规模,但精神上,仍处于乡土社会向现代文明转型阶段。”在邵钦祥看来,尽管外来人口大量涌入,但大部分花园村民生于斯、长于斯,“熟人社会的特征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变,弘扬乡土文化价值便有意义”。

  由此,“村规民约”30多年来屡经修改,从社会治安到村风民俗,薄薄5页纸的条约中,凝聚着他们对价值认知和行为规范的共识,一些是长久以来的乡土传统,比如尊老爱幼,一些是针对乡村发展新形势进行的增补,比如村民建房统一规划、保护耕地和水环境。

  新老村民清楚地知道,一旦有破坏家庭、邻里、村庄和谐的行为,便无法参评先进、文明户、五好家庭户、遵纪守法户。村妇联主席厉丽香说,“对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教育,花园从不放松,努力引导村民向上向善。”每年年底评出的这一荣誉,奖励不多,但如今已成为花园人的共同期待。

  那么,在乡土关系逐渐削弱、多元文化并存的现代化花园村,究竟依靠什么维系这样的精神秩序?

  村干部们的回答能提供一些思路:依靠一个服务型基层党组织,调动人们共同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

  10多年前第一轮并村时,为解决“并村不并心”问题,花园村整体搬迁4个村,新老村民混合居住。今年新一轮并村,村里召开20余次会议,决定按照老办法,对9个村支部打乱,分插在原4个支部,同时,再增设2个支部,且不以村为单位设支部。邵钦祥说,这样,就能打破农村惯有的宗族派系势力、促进村庄和谐。

  在花园村,村干部们都清楚一条规定:党员干部办事必须“奉献、公平、公正、公开”。而村民和外来人员也熟知另一条规定:有事找村干部,小事当天解决,大事3天解决,有突发事件村干部必须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为更好处理矛盾纠纷,村委会主任邵君伟还联合企业家、律师等组成了调解委员会。就在采访前两天,一位外地人在工厂与人争执时突发疾病去世,家属与对方争执不下,找到村里,调解委员会立刻赶到现场。最后经两次协商谈定,由厂方和争执方各按比例进行赔偿。

  协商这样充满乡土气息的机制一经完善,自下而上的参与渠道得以畅通,人们的热情也得以激发。

  方店小区的居民告诉记者,在2004年并村首次改造时,小区里保留了一批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村民住宅。从去年开始,他们便向村代表反映想进行二次改建,改变道路狭窄和房屋间距不足的现状,并拥有属于花园村特色的红白相间楼房。村民代表将村民诉求提交到支部,商议后再提交村两委,经村民代表大会决议后,今年4月,小区二次改造工程正式实施。

  到过花园的专家们发现,这样的机制,吸收了传统乡贤文化的特征,弥补了转型期乡土社会一些力量缺位的问题。

  采访中,不少新花园人告诉记者,“在这里工作、生活能得到尊重,我们渴望融入”。

  花园的智慧

  城市治理方式的乡村落地

  初到花园村的客人无不纳闷:靠几名村干部,怎么管得好6万多人口,而且人们长期和谐相处。这样的效率从何而来?

  30多年来,身兼村干部和农民企业家的邵钦祥,深谙村民心理,“这些年,尽管有一些逆城市化的声音,但农民在骨子里依旧向往城市”。

  在他看来,城乡差距首先是基础设施上的,其次是公共服务上的,其中便包含社会治理的方式。

  这两天,正值花园村综合治理办最忙碌的时间。花园保卫部副部长郭军康告诉记者,这一有着近200名员工的花园村最大部门,下设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小组、外来人员管理领导小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领导小组等,承担着全村治安管理的重任。每天还要派出18人24小时轮流开车在村域范围内巡逻,及时处置突发事件。

  实际上,这是一套严密的城市治理体系和运行机制。设立综治办的初衷,是应对2004年并村后花园村各项事业快速发展时期增多的劳务、邻里、债务和交通事故纠纷。

  针对此次新并入的9个村,郭军康说:“无需增加管理人员。”原因在于近几年在村内街巷、广场等公共空间安装的2400余个监控摄像。在他们的新办公空间内,一面由高清显示器组成,长6余米、高约3米的监控墙面已组装完成,能够实时观察60个区域的画面,排查不安定因素。

  “表面看来是硬件设施投入,但内在是如何借鉴城市管理方式,应对乡村治安管理问题。”邵钦祥说,花园村借鉴的“一是精细化,二是信息化”。

  有些村庄,村民办事情跑了一圈还摸不着头绪,但在花园村不会这样。户籍办理、外来人口登记、医保报销等事项,都能在村委大楼一楼的便民服务中心快速办结。这里一台台电脑数据联接的是花园村医院、学校、老年公寓、劳务市场等端口。据郭进武介绍,接下去还要将村级信息与乡镇综合治理、便民服务等“四个平台”对接。

  有些村庄,村两委大包大揽,花园村也不是这样:绿化种植管理有花木组,房屋建设有村建办,水电供给有保障部,卫生检查有督查办,找工作到劳务市场办,有矛盾纠纷找综治办,甚至在各大市场也有专门的市场办。

  “依靠完善的体系和机构让乡村有序运转,而不依赖于人力物力大量投入。”这已成为花园村社会治理转型的共识。

  前段时间,花园红木家具城市场办主任徐德海收到商铺和租客之间发生一起租赁纠纷,徐德海向他们摆出两份文件,一份红木市场店铺租赁规定,一份花园村村规民约。按照规定,租客所付订金无法退还,但店铺主人打人需赔偿1000元。双方对此心服口服。

  针对更复杂矛盾纠纷,村里还设立了法律事务部,每年投入上百万元,常驻工作人员10名,专门聘请了2名法律硕士和4名法律专业本科生。综治办3天内无法解决的事项移交到此,由法律事务部研究,如发现违法犯罪则移交国家公检法部门。

  不难发现,在发挥乡土价值文化优势的基础上,市场经济发达的花园村,城市契约文化与法治精神已经融入。

  花园的路径

  活力有序兼具的求索之道

  当夜晚临近花园,这里没有像传统乡村一样回归寂静,它的另一种样子正要揭开面纱——吉祥湖的音乐喷泉准时冲向天空,文化广场上舞蹈翩翩,商场公园里游人如织。

  花园大道一间挨着一间、灯火通明的店铺中,诸暨人余菊平的次坞打面店,不过是其中并不起眼的一家。但客人来来往往,夫妻俩忙得脚不沾地。今年3月他们刚关了在外地的面店,搬到了花园,租了几十平方米店面,生意有不错的起色。

  尽管在这里生活了几个月,花园村的一切依旧让余菊平感慨:“最难得的是,这里不仅拥有路不拾遗的好风气,同时又保持着充足的发展活力。”

  常常在外交流,邵钦祥发现,在关于乡村治理的种种讨论中,人们有时更倾向于谈和谐稳定,却忽视了释放社会活力,花园村要避免“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问题,因为“从根本上来说,要促进社会和谐、满足人们诉求,关键在于乡村富有活力、经济得以发展,这是安居乐业的前提”。

  几十年来,花园村从未停下经济发展的步伐,多种所有制融合共生、互促共进,尤其是集体经济发挥了强大功能,通过建设工业园区、市场园区、商贸园区和现代农业园区,搭建起全民创业的大平台,上千家企业和红木家具市场、商贸市场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高端人才、农民工、创业者。

  江西上饶人吴益华在村里经营着红木家具生意。工厂设在横店,这两年他除了慢慢把网络销售部分也转到这里,还把家也搬了过来,觉得这里的商机更多,生活也更有保障。

  “花园村的发展必须靠所有人,外来人员在这里奋斗,受益的也有花园人。”每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邵钦祥都要如此强调。

  采访期间,有件事让人惊奇,便民服务中心里偶尔会有人拿着发票前来领钱。这源于2015年初村里下发的一份通知,外来人员有买房、住宿、购物等消费,可以到村里报销一部分作为福利。

  这些年,村里投入资金新建的影剧院、图书馆、医院、公园以及免费公交车等公共设施服务,本地村民与外来人员同样享受。为照顾务工者家庭孩子教育,村里还专门建造了花园幼儿园分院。

  花园集团党委副书记金光强说,从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到解决矛盾纠纷、子女入学,“村里千方百计创造条件,让人人都能有获得感、归属感”。

  这种开放包容又体贴入微的姿态,让每一个来到花园的人如沐春风。

  每年底,花园剧院都要上演一场精心排练的春晚,除了花园人自编自演的节目,还有专业艺术团用话剧、舞剧演绎花园村创业创新、邻里相助等故事。

  台下观看的,有艰苦创业的企业老板,有辛勤忙碌的公司高管,有生活和美的本村村民,也有敬业奉献的普通员工,当花园村村歌响起时,所有人都意识到:他们是和谐花园的重要部分。

  千百年来,无论城乡,都不仅是建筑的排列和人的简单组合,而是承载着社会良善价值体系,以及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

  今天的花园,正体现着人们对理想家园的追求。

微信分享 关注浙江城镇网微信
编辑:徐光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