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镇即时报 正文

一边是收入一边是环境 台州临海“牛蛙镇”壮士断腕

2014-05-30 08:44  来源:浙江在线-钱江晚报陈栋

  #!time!#(钱江晚报 驻台州记者 陈栋 文/图)夜深了,临海牛蛙养殖户李勇还是毫无睡意。外面很安静,没有了以往叽叽呱呱的蛙叫声,他有些不太习惯。

  “五水共治”开展后,临海桃渚镇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治水大战,河道污染被追根溯源,牛蛙养殖被认定为造成污染的原因之一。桃渚镇下了死命令:6月20日前,全镇要停止牛蛙养殖,李勇几乎是以成本价抛售了所有的牛蛙。

  可几十年的老产业,说掐就掐,谈何容易。一场因治水而起的变革正在上演……

郑立新夫妇在拆除自家的牛蛙棚

  政策之变:

  牺牲环境的经济宁可不要

  桃渚镇是临海最大的牛蛙养殖地,每年从这里送出去的牛蛙占了全临海总产量的七成以上,是名副其实的“牛蛙镇”。

  得天独厚的水质条件和气候条件使得这个拥有9.4万人口的乡镇成了牛蛙养殖的黄金地。“走,养牛蛙去”,一度成了桃渚镇最有号召力的一句话。可如今,这条产业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桃渚镇党委书记王如利眉头紧锁,他的面前摆着两份材料:一份是早几年的桃渚镇经济收入的统计数据,上面一组组数据都在为牛蛙说情;另一份则是镇里的母亲河“中心河”水质的检测报告,各项超标的结果让人咋舌。

  要经济还是要环境?

  对于这个问题,桃渚镇领导班子里有两种声音:一部分人认为,牛蛙养殖是桃渚镇支柱产业,去年这一块的收入有1.6亿多元,占了农业年总产值的百分之十,不能轻易放弃。

  而另一方认为,牛蛙养殖过程中产生大量污染,尤其是牛蛙蜕皮时节,排泄物和污水排入临近河道,最终汇入中心河中,由此带来的污染问题不容小觑,长期以往将严重影响本地生态环境,于情于理都应该关停。

  其实,这个情况临海市政府早就关注到了,王如利也多次被召集到市政府向上级部门作情况说明。市里领导当即就下了指示:“重眼前利益目光短浅,发展环保才是长治久安的百年大计。”要求王如利尽快将养殖牛蛙的污染源切断。

  可是手心手背都是肉。说不心疼那1亿多元的收入那都是假话,可看看村民饱受河道和环境污染之苦,王如利心里也不是滋味。

  最终,他还是决定长痛不如短痛:“目前只能先按照市里的要求,先禁止后治理,等环境好转了我们再从长计议。牺牲环境的经济我们宁可不要。通知各位养殖户,给他们3个月时间自行处理,务必在6月20日前关停牛蛙养殖场。”

  习惯之变:

  养殖大户考虑改变养殖方式

  作为最早投资牛蛙的养殖户,李勇已经和牛蛙打了14年的交道。

  李勇2000年开始涉足牛蛙养殖,他脑筋活络,胆子也大,很快就上道了。据说,这些年靠养殖牛蛙至少有上千万收益,还得了个头衔:“牛蛙大王”。

  说到污染,李勇觉得无可辩驳。“当时接到镇里通知要关停养殖场时,我感到很意外,但是现在的养殖方式确实对环境有很大影响。”面对关停,他已经想好了出路。“我已经在外地找了个地方,合作基本已经谈妥,等这边摊子收拾完,全家就搬去那边住。”

  新的合作,李勇没少费口舌。道理也好懂,牛蛙养殖会产生污染,其他地方肯定也会有意见。“我在考虑改变养殖方式,降低污染,减少生态危害才是这个行业的长远出路。”

  李勇有个打算,等那边的牛蛙养殖基地建好后,他要去请教下环保部门的专家来给他支支招,怎么才能更好地处理那些产生的污水。

  安土重迁的李勇,说到这次舍近求远的搬迁感到万般无奈。“要背井离乡去一个陌生的地方重新打拼,肯定会有许多困难,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态度之变:

  养殖户从拍桌子到理解接受

  “砰、砰、砰”……自从牛蛙禁令颁布后,几乎每天都有怒不可遏的养殖户到桃渚镇党委副书记单益波的办公室来拍桌子。

  镇上有231户牛蛙养殖户,牛蛙养殖基地有1359.3亩,单益波说,“养殖户的愤怒可以理解,现在这么一道禁令,这些人的饭碗都被敲掉了。”

  桃渚镇八份村村民徐鸣钿就是其中一位。2013年,他在屯峙村承包了9亩地,把家底都掏了出来,一共30多万元,全部投入到牛蛙养殖。可刚养了一年,本还没捞回来,就接到了关停的通知。

  “这不是坑人么?我投入那么大,怎么能说关就关。”徐鸣钿气得一整晚没有睡着。“既然镇里要断我们的财路,那我就要去讨个公道。”第二天一早,徐鸣钿就到书记的办公室拍了桌子。

  桃渚镇中城办事处的陈祖爱是屯峙村的驻村干部,知道这事后主动找上门来,“老徐啊,我知道这个事情对你不公平啊,可你想想,整个镇上的人都受水污染的困扰,大家的健康都受到了影响,难道你希望自己将来的子孙后代也都在污水边上生活吗?”

  陈祖爱讲了政策,分析了环保的重要性,徐鸣钿听了,意见是没了,但心里还是不痛快。陈祖爱就在边上陪他生闷气,时不时递支烟。渐渐地,两个人竟然成了挺聊得来的朋友。徐鸣钿告诉陈祖爱,道理是懂的,就是觉得自己很吃亏,心里不舒坦。现在想明白了,也就释怀了。

  5月16日,徐鸣钿开始把牛蛙提前联系买家卖掉,还自行拆除大棚。“其他的村民,我要碰到,我也帮你们做做思想工作好了。”

  生计之变:

  从牛蛙养殖转型到其他经营

  掐指算算,离镇里给的“大限”只有半个多月时间了。郑立新夫妇现在最关心的就是拆了牛蛙养殖棚之后,自己还能干什么。

  这次的变革,对年过半百的郑立新夫妇来说无异于一次“地震”。夫妻俩年轻的时候靠的是讨海为生,早几年开始牛蛙养殖。现在突然被“釜底抽薪”了,夫妻俩感到很迷茫。“现在再让出海打鱼,无论是技术还是体力都吃不消了,肯定是没法再做了。”

  夫妻俩看有些村民养兔子养得很成功,赚了不少钱;还有些村民承包了鱼塘在养鱼;还有些村民种些高产畅销的菜蔬,也卖得挺好……“一下也想不好改行做什么,毕竟没有经验,不知道怎么办。”

  郑立新夫妇把烦恼跟村里反映了,第二天,镇农办主任金岳银就跑到他们家去了。“你们先讨论决定想做哪一块,技术方面不要担心,只要你们确定养什么或者种什么,我这边免费提供技术,包教会。”

  原来,桃渚镇政府在下了牛蛙禁令的时候,就已经在为村民的出路做打算。不仅是农办的金岳银接到了通知,农技站、农机站的工作人员也都接到了上级的要求:“全力为这些牛蛙养殖户完成转型提供各项技术和硬件的支持。”

  这些天,金岳银办公室的电话响个没停。“金主任,我这边想把牛蛙基地改造成鱼塘养鱼,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主任,我看现在养兔子挺好赚的,能不能提供一些养兔子的技术指导?”……

  金岳银还想了个办法,他把镇里有名的种粮大户陈学潘,养鱼专家吴国虎,以及养兔大王沈珍丛等人都发动起来,让他们来给这些转型的养殖户当老师。“如果有养殖户求教,就委托他们指点下。如果人多,就分批组织,到农场去参观学习,帮助他们尽快完成转型。”目前有半数的牛蛙养殖户已经基本确定了转型方向,这些天,他们都在为新的生活忙碌奔波着。

  为这次断腕的壮举,桃渚镇政府上上下下也是忙得团团转,但大家的心里还是很舒坦的:能维持好手中的一方净土,将它干干净净地交给子孙,那可比图一时的捞金之快要安心多了。

  (应采访人要求,文中部分人名为化名)

微信分享 关注浙江城镇网微信
编辑:陈丽丹

相关阅读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