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镇风采 正文

以甬籍院士名字命名的班组 设计了"嫦娥"最佳飞天路径

2019-01-05 09:42  来源:中国宁波网   

  嫦娥四号探测器传回世界首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图片由嫦娥四号着陆器监视相机C拍摄的着陆点南侧月球背面图像。新华社图)

  这两天,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面照片在全球迅速传播。

  这是由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背软着陆后,拍摄的着陆点南侧背面图像。

  昨天晚上,宁波市院士服务和咨询中心徐光华也收到了这张照片。给他发照片的人是,甬籍中科院院士、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余梦伦。

  (余梦伦院士发来的微信)

  “护航嫦娥四号奔月的火箭——长征三号乙遥三十,是由余院士所在单位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总研制的。”徐光华说。

  1月4日下午,记者电话联系了余院士。电话里,这位八旬老者聊到了火箭发射和他的家乡情——

  “嫦娥奔月”的 “最佳飞天”之路

  2018年12月8日凌晨2时,“月亮城”四川西昌。搭载着嫦娥四号探测器的长征三号乙遥三十火箭点火升空,开启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探测之旅。

  (2018年12月8日凌晨2时23分,长征三号乙遥三十火箭点火升空,将嫦娥四号探测器送上太空)

  火箭升空19分钟后,器箭成功分离,嫦娥四号成功进入近地点约200公里、远地点约42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相比发射嫦娥三号时,这次火箭设计入轨精度提高了30%以上。

  两千多公里之外的北京,余梦伦院士第一时间收到了捷报,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

  “火箭发射不能保证百分之百成功,火箭发射时面临剧烈的振动力学环境,虽然近十年来,火箭发射成功率迅速提升,可风险还是有的。”余院士告诉记者,从离开地面到进入地月转移轨道,这段运载火箭的弹道设计是由他的班组承担的,“我们就是个‘扛大包’的”。

  余院士所说的班组是航天科技一院一部11室1组,这个班组有个更响亮的名字“余梦伦班组”。

  这个负责运载火箭的弹道设计、制导总体设计工作的班组,成立于1966年,开创了中国运载火箭弹道设计事业的先河。

  2009年,这个班组被命名为“余梦伦班组”,成为中国首个以院士姓名命名的高科技创新班组。

  什么是弹道设计?通俗地讲,就是为运载火箭设计飞行轨迹,包括确定火箭起飞的地点、方式、速度,提高飞行的高度、速度、有效载荷等等。

  运载火箭的弹道设计是,火箭核心参数的基因和灵魂,由于精度要求高和计算量大,弹道设计被称之为火箭发射设计中“总体中的总体”。

  (余梦伦班组命名仪式现场。资料图)

  余梦伦,是这个班组的第五任班组长,此后被授予“终身名誉班组长”。

  1960年,从北京大学数学系毕业的余梦伦,走进刚刚组建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加入了最基层的班组弹道组,参与了中国第一颗火箭的弹道设计工作。

  此后五十多年间,他就干了一件事——给导弹和火箭设计“最佳飞行路线”。

  最初的科研岁月里,既没有系统的弹道专业理论,也没有前人的资料可供借鉴,更没有先进的科研设备。弹道计算靠的是只能做加减法的手摇计算机。计算一条在今天只需一秒钟不到即可完成的弹道,在当时就要花上两个多月的时间。

  就在这样的条件下,余梦伦系统地提出了导弹和运载火箭弹道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从东风一号、东风二号,到长征一号、长征二号,到神舟一号、神舟二号,再到后来的宇航员飞天、嫦娥奔月、“神九”“天宫”太空牵手……余梦伦和他的班组为中国进入太空的每一步,设计出了最美丽的飞行轨迹。

  眼下,这位年过八旬的“终身名誉班组长”,虽然不再亲历火箭发射现场,但还是经常和年轻人一起探讨“最佳飞行路线”。

  出生慈溪桥头,余院士称离不开家乡文化熏陶

  谈及家乡,余梦伦院士深情地回忆起四年前回家乡慈溪市桥头镇的场景。

  “我两岁就跟家人来到上海,中学以前我还时常跟爸爸妈妈回老家探亲。记得那时候先坐轮船到宁波,再坐脚划船到桥头。”余梦伦说。

  2014年4月那次家乡行,是阔别六十多年后再次踏上故土。

  (余梦伦夫妇在老宅前留影。慈溪新闻网图)

  那一天,余梦伦院士冒雨去看了老家的几处宅子,包括“桥头路49弄66号”他的出生地方。

  当听到家乡桥头是个“读书之乡”,也是越窑青瓷发源地,余院士颇有感触。

  (余梦伦送长征二号火箭模型给家乡。慈溪新闻网图)

  “父亲在桥头读了两年私塾,生前就很爱读书学习,后来还学会了说英语,逝世后留下的书籍就有1000多公斤。我也是跟着父辈一步步地走过来的,离不开家乡的良好文风、学风的熏陶。”

  那次探亲,余梦伦特意赠送给桥头镇一件礼物:一个长征二号火箭模型。

  (2018年2月,桥头镇工作人员到北京慰问余梦伦院士。桥头发布图)

  虽然近些年,余梦伦院士没有返乡,但非常关注家乡的发展。他知道宁波正大力发展航空航天产业,像北航、航天科工都和宁波有合作。

  而2018年11月世界“宁波帮·帮宁波”发展大会举行期间,他也特意为宁波录制了视频,祝福家乡。

  “如果有机会,还是回来看看的。”余梦伦院士说。

  另外,余梦伦院士还透露,长征五号新一代大火箭正在为第三次试验性飞行做准备。

  长征五号大火箭是目前我国现役运载火箭中个子最大的,同时它的运载能力也是最强的。新一代大火箭未来将承担探月工程、载人空间站、首次火星探测等多个国家重大航天工程的发射任务。

  新闻多一点

  余梦伦,航天飞行力学、火箭弹道设计专家。

  1936年出生于慈溪市桥头镇烟墩村桥头路49弄66号(原属余姚)。 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学系力学专业,1958年转学计算数学专业,1960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1999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

  作为中国导弹领域公认的开拓者,余梦伦相继提出和设计了低弹道、亚轨道型停泊轨道、高空风弹道修正等方案,完成了多种型号的弹道设计任务。

  他提出的小推力弹道方案,大幅度地提高了长征二号火箭的运载能力,为发射返回式卫星创造了条件;“迭代算法”成功解决了发射地球同步卫星的弹道设计问题;亚轨道型停泊轨道在长征三号火箭发射中成功应用。

编辑:王丽晴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