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镇风采 正文

水韵嘉善·美丽乡村 绘就江南水乡生态新画卷

2015-08-18 09:30  来源:嘉兴日报嘉善版 记者 艾俊民 通讯员 盛韬 徐峰

 

 

 

 

 

  #!time!#近年来,嘉善县按照省、市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部署,以实施“人居、环境、经济、文化”四大工程为主路径,以全面提升美丽乡村品质为总目标,全力打造具有江南水乡独特魅力的美丽乡村嘉善样本,先后被授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国家级生态县等称号。目前,9个镇(街道)已全部创建为国家级生态镇(街道),累计建成省级全面小康示范村22个,市级生态村100个。

  2014年,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列全省第5、全市第1,农业劳动生产率达到55318元/人、居全省第10,被誉为“中国甜瓜之乡”、“中国蘑菇之乡”、“浙江黄桃之乡”、“中国鲜切花之乡”。2014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2.4亿元,财政总收入60.0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126元,增长9.2%,增幅列全市第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48元,增长10.4%,增幅列全市第2。城乡居民收入比从1.97:1缩小至1.72:1,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水平列浙江省第7,社会发展水平增幅列全市第1。

  科学规划布局美

  嘉善地处浙北平原地带,历史上被称为鱼米之乡,近年来更是获得“浙北明珠”之美誉。鸟瞰嘉善,绿树葱茏,河流纵横,高楼迭起,街如棋盘。沪杭高铁宛如一条白色巨龙,呼啸奔腾,南北驰骋;沪杭高速又如一根粗壮的血管,大小车辆,川流不息。好一幅经济活跃而又田园优美的诗意画卷!

  为勾画好嘉善这幅优美的图画,嘉善县坚持“规划布局科学引领,一张蓝图统筹设计”——

  制定《嘉善县“多规合一”工作方案》,整合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功能区保护规划等主要规划,并做好与美丽乡村建设等专项规划的衔接,形成了全县“一张蓝图”的规划格局。结合河道、电力、污水、供水等10多项专项规划,修编完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以镇域为单位,对全县120多条道路以及村庄、水系、农田、基础设施等内容完成梳理并入库,形成了“多规合一”的工作底图。

  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旅则旅、宜居则居”的发展定位,把全县9个镇(街道)和104个行政村划分为“一干、五枝、一冠三大功能区”和21个精品农业村、18个乡村旅游示范村、19个农村新社区,精心打造“绿色田园风光线、蓝色水乡活力线、魅力村庄风情线、善佳文化古韵线”等四条美丽乡村精品线;逐镇(街道)编制个性化建设规划,建立完善环境优美村、美丽乡村达标村、美丽乡村精品村等不同梯次的培育体系和考核评比机制,分类制定推进计划,逐年确定创建目标,严把规划预审和投入预评两道关,避免出现无序冒进,确保建设成效。

  以解决农户建房刚需为目标,着力推动中心集聚点建设。目前,全县已初步形成“1+X+Y1+Y2”即“21+66+144+18”总共249个村庄布点,其中21个点为集镇型新社区(中心集聚点),66个点为城乡一体新社区(一般集聚点),144个点为保留拓展点,18个点为特色自然村落保护点。截止到2014年底,全县已集聚农户34803户,集聚率达到40%。

  完善美丽乡村建设相关政策,对美丽乡村精品点实施一事一议、一村一策专项补助;对列入美丽乡村精品示范点的,以县、镇两级补助为主,村级适当配套。强化资金整合使用,积极鼓励社会各界、广大农户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同时吸引建设开发主体和社会力量投资美丽乡村建设,探索建立合法、规范、多赢的回报机制和资金平衡机制。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整合使用各类美丽乡村建设资金10.5亿元。

  村容整洁环境美

  “绿水波平花烂漫,照影红妆,步转垂杨岸。”古人描写的美景,如今出现在开发区(惠民街道)枫南新社区。缓缓流动的水面清澈干净,沿岸是长长的步行景观道,和煦的阳光下,微风徐徐、绿意盎然,窸窸窣窣的虫鸣不知从哪个角落传来。不远处,枫南新社区一排排别致的楼房掩映在绿树繁花中,优美的自然景观和富有现代气息的新农村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美丽画卷。

  枫南新社区的美景只是我县农村新面貌的一个缩影,类似这类美景,在嘉善农村随处可见。据了解,为了创造这类美景,嘉善县在机制和战略方面进行了创新——

  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完善“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城乡一体垃圾处理模式,全县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达到100%,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74%。探索建立农村环境保洁一体化机制,每年落实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卫生保洁、设施维护等长效管理工作,确保农村环境卫生实效。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2012~2015年,全县完成“四边”绿化面积2.5万多亩,创建省级森林村庄11个、市级绿化示范村15个、县级绿化示范村13个。大力推进农村公路品质提升工程,目前已实现了农村公路的网格化、快速化、舒适化,并获得全国农村公路养护和管理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开展“优美庭院”创建活动。重点围绕“三改一拆”、“微田园”创建等活动,引导农村妇女拆除鸡棚、鸭棚、猪棚,改建成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等“微田园”。截至目前,全县已创建市级“优美庭院”示范村30个,“微田园”示范组片占保留自然村落的20.5%。

  全力提升水环境。针对境内“三河”,建立了“周例会、旬督查、月通报、季考核”的推进机制,同时明确“河长”、“断面长”治水责任,确保时间进度、治理成效“两不误”。近两年来,已累计投入“清三河”治理资金1.98亿元,设置拦污栅840处,打桩布网318处,拆除生猪养殖棚舍210.12万平方米,疏浚河道313公里,打捞处理沉船约1.5万条,并于去年底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五水共治”优秀县大禹鼎。成功消灭劣V类断面,跨行政区域交接断面水质考核保持优秀。

  全力开展生活污水治理。按照“量化治理计划到村,选择治理模式到点,落实治理责任到人”的目标,科学排定年度治理计划。截至目前,全县已有118个行政村实施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治理覆盖率达到100%;累计受益农户51384户,受益率达到59.51%。

  全力整治农业面源污染。自2012年5月正式列入省级创建点以来,已建成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2个、示范企业2家,市级示范区1个、示范企业5家;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80万亩次,推广商品有机肥3.57万吨,化肥减量870吨,目前全县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88.22%,畜禽粪便利用率达到98%。

  创业增收生活美

  门前小河流水潺潺,房前屋后的庭院里种满了橘子、梨、枇杷、葡萄等各类水果,满院子的各类树木和花卉,郁郁葱葱,赏心悦目;房子旁有着农村特有的稻草堆,洗菜用的是改良过的老式水井,果树下还散养着鸡鸭……这就是大云镇东云村拖鞋浜村民张甫生的家。“现在村里的环境好了,我家小院要比城里的楼房住着舒坦多了!”76岁的张甫生非常自豪地说。

  张甫生的小院只是我县打造美丽乡村的一个缩影。据了解,为了使农村居民创业增收,嘉善县在促进产业转型、深化产权改革和发展乡村旅游上作出了努力——

  推动产业转型。大力扶持现代农业发展。自2012年以来,已投入5.3亿元,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11.18万亩(其中千亩以上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9个),有2个现代农业综合区、6个主导产业示范区、4个特色农业精品园通过省级验收并命名;累计流转土地15.5万亩,土地流转率45.8%。培育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0家(其中市级22家、省级3家);正常运作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01家(其中省级示范社14家、国家级示范社9家),拥有入社社员5111户,基地面积14.4万亩,带动农户数3.25万户;经工商登记的家庭农场(渔场)212家(其中市级示范场5家、省级示范场6家)。2012年至今,共实现农产品销售额8亿元,实现生产增效20%以上。

  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重点创新“三权三抵押”机制,赋予农民对农村集体经济股权、农民住房财产权和土地承包流转经营权抵押担保功能。截至今年7月底,全县共办理涉及三权抵押贷款139笔,累计发放贷款1.83亿元,并于去年10月发出了全省首笔融三权为一体的农村综合产权抵押贷款。深入实施“强村计划”,探索形成抱团投资、异地发展、强弱合作、服务增收四种模式。2014年,全县行政村常规稳定性收入平均已达141万元,发展水平继续位列省市前列。

  发展乡村旅游。依托浙北乡村旅游资源优势,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推进以“农家乐”为代表的休闲观光游。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大云镇为主的温泉度假区、以姚庄镇为主的旅游观光区、以西塘镇为主的休闲体验区、以陶庄镇为主的汾湖亲水区等四大特色区域。全县现有省级农家乐特色镇2个、特色村4个、特色点4个,市级特色村1个、市级特色点3个,三星级以上经营户(点)42家,农家乐投资规模累计5.03亿元,从业人员3100人,餐位7085个,床位596个。2014年共接待游客275万人次,直接营业收入达到3.13亿元。

  乡风文明身心美

  行进在嘉善乡村,就是一次最好的心灵旅行。放眼望去,曾经残旧的墙面如今变成格调统一的文化墙,墙面上绘制了美丽乡村的宣传标语和传统文化、民间故事等,改造后的河道波光粼粼、清澈见底,一个个村庄掩映在绿树、农田中……

  据了解,为了塑造文明乡风,陶冶美好情操,嘉善县非常重视传统文化基因的植入,在一脉传承上增添魅力--

  弘扬与传承相结合。大力弘扬"地嘉人善、嘉言善行、善气迎人"的传统美德,培育以"善文化"为核心的县域人文品牌。全力抓好村级"文化礼堂"建设,出台《嘉善县村级文化礼堂建设方案》,培育和弘扬"善文化"地方人文品牌。截至目前,全县共建成村级"文化礼堂"40个。拓展特色文化活动影响,做好"善文化"、"周末大舞台"、"十万农民种文化"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形成"一周一演、一镇一节、一村一品"的嘉善特色,目前全县文体队伍达到626支,文艺骨干11220人,涌现了洪溪村辣妈宝贝等一批文艺队伍。

  保护与开发相衔接。制订了北鹤村、渔民村、丁栅村、洪溪村和东云村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利用一般村建设方案,确定近期建设核心区块,大力推进农房美化工程,以粉墙黛瓦为原则,重点对墙体立面刷白并用线条构划,对正面的阳台、屋檐进行统一修整,让民居亮丽起来,同时坚持把非遗项目的传承作为村级文化活动载体,形成了姚庄镇锦绣农民画社、渔民村踏白船队等文化队伍。

  管理与治理相融合。在全县118个行政村(农村社区)全面推行村级民主协商工作,建立村务协商议事会,创新打造"阳光村务·协同善治"议事品牌;全面开展制订修订村规民约、社区公约工作,在全市率先将"五水共治"、生猪养殖管理、"三改一拆"等美丽家园建设纳入村规民约和社区公约,切实增强村民自治能力。

微信分享 关注浙江城镇网微信
编辑:王铮铮

相关阅读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