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市天天说 正文

今年杭州要提升改造3000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终端

2019-03-22 08:38  来源:杭州网 记者 张鹏

梅蓉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示范项目。

  近日,杭州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提升改造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桐庐召开。记者了解到,今年杭州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终端提升改造已在临安区、桐庐县先行先试,5个试点项目将为全市层面推进提供样板。

  出水水质

  提升至一级A标准

  临安区清凉峰镇白果村位于国家4A级景区(临安大明山风景区)山脚下,行政村内有常住农户57户,目前每户都依托景区开办农家乐,旅游旺季(每年8月至次年2月)日均游客人数高达4700人左右,每天生活污水量约500吨。

  “我们这里共有4处污水处理终端,改造前总负荷能力只有380吨,而且存在农户端隔油池未定期清捞、站点进水含油量过大,使用年限过长、工艺技术落后、部分设备损坏等问题,终端处理能力远跟不上需求。”白果村负责改造的村干部说。

  为了解决“吃太饱,消化不了”的问题,临安区将白果村4处终端的进水统一接至新建污水处理终端进行处理。新建终端采用先进的MABR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设计处理规模600吨/日,出水水质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

  计划11月底前

  全部完成改造任务

  与白果村相反的是,桐庐县桐君街道梅蓉村的终端则是“吃不饱,消化效果不佳”。

  桐庐县桐君街道梅蓉村位于富春江中游,背山面水,素有“十里洋滩九里洲”之称,是浙江省第四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

  2011年梅蓉村率先启动农村生活污水整治工程,有处理终端15处,日处理能力大部分在30吨以下,采用“厌氧池或微动力兼氧池+人工湿地”的处理工艺。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加快,原有农户端、管网及终端存在应接未接、应接漏接,导致农村生活污水无法全部收集,大部分终端设施存在“吃不饱”的现象。在改造中,2处污水处理终端回填复耕,解决处理能力过剩问题;终端进水统一接至桐J-14污水终端处理,采用先进的曝气膜生物反应器(MABR)工艺技术,改变以往只使用厌氧池和人工湿地自然净化模式。

  目前,桐J-14污水处理终端处理规模由80吨/天提升至100吨/天,占地面积由344㎡降低为160㎡,改造后的最大受益达350户,出水水质由《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排放标准》(DB33/973-2015)二级标准提升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

  今年杭州全面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3000个终端提升改造,计划11月底前全部完成改造任务,涉及900多个行政村、受益人口50多万。

编辑:潘洁

相关阅读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