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市天天说 正文

汉服走热背后是人们对老底子文化的热爱

2019-01-03 08:39  来源:杭州网 见习记者 邹冉

  昨天,刚过完元旦小长假的端木佳莹一头扎进她的“龙珠汉文化工作室”,为接下来的迎新活动做起了准备。“1月份有几场规模较大的活动,客户要求增加汉文化元素,活动中穿插仿点翠等手工制作以及汉服展示环节。”端木佳莹说。

  作为一个汉文化爱好者,过去的一年,端木佳莹把自己的爱好变成了事业,不仅开出汉文化工作室,还以“非遗”手工为题材,将传统文化推广至校园和社区,在社区开设微课堂,与学校社团联手开展系列非遗主题的手工文化课等。

  从汉服穿搭,到古风饰品制作,再到汉文化的传播和推广,这一系列的工作让端木佳莹的2018年过得格外充实。事实上,和她一样,沉迷于这波老底子文化的,还大有人在。南山路开出了一家名为“西湖漫游日记”的汉服体验馆,开业没几天,已经有上百的人流量,这让工作人员颇为惊讶,也足以窥见古风经济所带来的潜力市场。

  穿汉服、迷手工、讲历史 杭州现多家汉文化体验馆

  见多了色彩鲜艳、款式新潮的时尚服饰,偶尔看到清新典雅的古风服饰,总能让人眼前一亮。目前,线上汉服品牌云集,徐娇开的织羽集粉丝数已过百万,鹿韵记、花朝记、重回汉唐等知名店铺的粉丝大多在百万到几十万左右。而除了线上汉服店外,龙珠汉文化工作室、西湖漫游日记等线下汉服体验店,也正吸引越来越多顾客的目光。

  作为一个不折不扣的汉服爱好者,龙珠汉文化工作室的主要负责人端木佳莹自己就拥有两百多件汉服,她还为自己的女儿定制了几十件。从2008年开始,端木佳莹便开始接触汉服并为之着迷,从此与汉服结下了匪浅的缘分。

  “汉服是汉族的传统服饰,符合本民族的文化和气质,穿上后往往有惊艳的效果,很多人被它的美吸引。而我,穿上后就不想脱下来了。”于是,她逐渐萌生了与汉服打一辈子交道的想法,“与其自己一个人独爱,不如把这种情怀带给每个人。”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筹备,龙珠汉文化工作室开张了。

  端木佳莹表示:“让消费者从接受汉服到购买,是需要一定过程的,其中,培养汉服文化氛围很重要。《国家宝藏》《国风美少年》等节目中,主持人或表演者大多会身着传统汉服,以此为载体,推广历史文化。”于是,端木佳莹也把单纯的汉服推广变成了汉服文化的推广。龙珠汉文化工作室也开始把侧重点放在承接各类汉文化活动上,并在杭州的小学社团、居民社区中开展了一系列汉文化手工课程。通过举办一次又一次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汉服、体验汉服。

  西湖漫游日记的工作人员也表示:“和线上的只能看图片购买不同,我们有汉服出租服务,也可以提供下午茶套餐,供喜欢古典文化的人品茶、拍照。很多人对于汉服的了解还不够多,我们希望通过这些让大家能更了解、喜爱传统文化。”

  从汉服中找到文化归属感

  汉文化引发的“古风经济”思考

  “没有机密,所有的衣服、配饰、甚至装修,你都可以拍照,随便拍。没有禁忌,所有衣服、饰品,你都可以看,可以摸,喜欢的还可以试穿,完全没有问题……”端木佳莹说,来到她店里的顾客大多穿着一套汉服,在店里一待就是一整天,不仅可以自制团扇,还可以编手绳配饰、制作仿绒花等。

  对于未来,端木佳莹表示:“汉服的宽大飘逸、流畅拔俗,能体现传统服饰的美。我希望更多人可以看到。现在,许多90后、00后已经成为汉服爱好者,并以此为载体形成了一定的社交圈,他们热衷于参加各类汉服文化活动,以结实更多志同道合的新朋友。”

  “古风文化已经成为新的经济亮点,市场上的古风文化元素逐渐盛行,汉服社的成员也由原来的几名发展成现在的近百名。”杭城汉服爱好群的一位群主介绍。

  浙江工业大学注意力与经济学教授张雷表示:“如今古风文化逐渐流行,不少餐厅、咖啡厅、电影院、电视剧、娱乐节目等,都已经深受古风文化感染。随着市民对古风文化的接受程度日益增高,汉服也逐渐被广大民众所接受,很多人对汉服越来越喜爱,纷纷出手一套作为珍藏,有的爱好者甚至将汉服作为日常服饰穿着。通过这种线下体验馆、线下工作室的形式,能让更多消费者在体验和参与中,对汉服和一些古风饰品产生兴趣,从而加入到其中,这也是商家的一种新颖的营销手段。”

编辑:徐光

相关阅读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