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市天天说 正文

就近求学意愿强烈 兴办社区老年大学难在哪?

2018-11-19 07:59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 邓国芳 黄珍珍

  江干区运新老年社区大学里,老人们在学习歌咏,每个人都学得很认真。 记者 吴煌 摄

  编者按:当前,我省老年人口已超过1000万人,老有所学的需求迫切而强烈。但各级政府主办的老年大学,因为名额有限,往往一座难求,出现供需严重不平衡的状况。对此,省咨询委社会发展部调研认为,最好的解决途径,就是大力兴办社区老年大学。我省社区教育发展状况如何,社区里办老年大学尚存哪些问题、如何补齐短板,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浙江在线11月1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邓国芳 黄珍珍)卫英娟的退休生活并不寂寥。

  居住在杭州江干区四季青街道运新花苑小区的她,每天早上送外孙去幼儿园后,就会去社区老年大学报到。穿着旗袍、气色红润的她说:“没想到,我的退休生活比在职时精彩多了!”

  2017年9月,在四季青街道的大力支持下,运新老年大学悄然诞生。作为杭州首个完全由社区主办、并在民政部门注册登记的老年大学,它的出现顺应了社区老年居民对终身学习的强烈需求,也为我省破解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现象提供了成功案例。

  “兴办社区老年大学,应该成为主要方向。”对此专门进行过调研的省社会学会会长杨建华说,“不过,目前我省在发展社区教育上,依然存在很多难点。”

  把老年大学办进社区

  如今回望,运新老年大学的出现,有很多“机缘巧合”。

  社区副主任王文君说,筹建于2010年的运新社区,下辖5个居民小区,总共6600人、2497户居民。比较特别的是,其中的4个运新花苑小区,是杭州市机关专项用房和人才用房,“住的居民文化程度和学历层次相对高些。”

  几年前,社区曾就居民的文化需求进行调查。当时,不少居民提出,退休后有大把时光,想去读老年大学,但名额有限、一座难求。这时,2016年从杭州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退休的居民郑文嫣站了出来。她曾任宣教处处长多年,从上世纪90年代末,致力于构建五级社区教育网络,让每个社区或农村的居民,能通过电视教学,获得终身教育的机会。

  “不过,隔着屏幕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杨建华说,尽管全省已形成覆盖城乡的五级社区教育网络,在全国属领先水平,但他们曾以全省1000位老人为样本做过调查,得出的结论是:我省老年人群的求知欲满足率仅为15%,在情况最好的杭州,这个数字也只有20%多,其他地市普遍只有10%多。

  退休在家的郑文嫣,与社区居民交流愈多,愈发觉得这个问题的紧迫性,“线下的社区教育,应加快走向常态化”。为此,当社区和居民都有意向自己创办老年大学时,她主动担起院长之职,四处张罗资源,“想做出个示范样本来”。

  去年9月,众人期待中,运新老年大学在社区的一间临时用房内开课了。“当时就有200多人次参加,场面十分火爆。”王文君说。一年多后的今天,运新老年大学不仅拥有了正规场地,每周开设12类课程,学员也增加到500多人次,“周边社区居民也想来报名。”

  与各级政府办的老年大学相比,运新老年大学的收费并不低,一学期每类课程约100元至180元。歌咏班的班委汪雁说:“学校共11位老师,其中8位来自市级老年大学,3位是有专业特长的退休居民,整体教学质量很好。”

  社会、市场力量不可或缺

  运新老年大学还在茁壮成长,但事实上,兴办社区老年大学并不容易。

  5年前,杨建华在调查老年人群的文化需求时,曾造访过温州鹿城区黎明西路社区内,由一家民营公司创办的社区老年大学——华康老友俱乐部。但记者今年11月中旬联系到社区时却被告知,这个由工商资本领衔兴办、市场化运营的俱乐部,因为经营不善,已于两年前关停。

  黎明西路社区党委书记潘宝翠向记者透露说,“华康老友”当时租办在居民楼的其中一层,场地费用高、课程收费低,运营起来本不容易。而当时,社区老人的接受度也不高,消费观念难以转变,愿意花钱买教育服务的并不多。“不少附近居民反映,白天课堂活动噪音太大,影响了居民生活。”潘宝翠说,后来这家企业就悄然退出了。

  与之相比,运新老年大学就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产物。“社区免费提供了两块场地,四季青街道则为此支付120万元装修费用,其中近40万元用来购买设备,每年还列支5万元教学经费给我们。”郑文嫣认为,这是保证运新社区老年大学长久运行下去的重要因素。

  “随着时间的推移,退休人群的文化层次必定越来越高,他们的教育需求会越来越旺盛。”杨建华认为,全省各地应尽快搭建起“政府、社会、市场”三位一体的社区教育网络,“尤其要推动社会和市场两股力量加入办学。”

  就在今年7月,杭州迎来了第一所由政府与公益组织合办的老年大学——心巢文澜老年大学。“心巢公益”90后理事长刘浏介绍说,学校教学场地由拱墅区拱宸桥街道免费提供,师资、教学器材和运营管理则由他们负责。

  “目前学校运行还处于亏损状态,但我们看好这个市场。只要场地够大,每班学生达四五十人时,学校就可基本做到收支平衡。”刘浏还透露说,目前已有其他街道、企业与他们接洽,希望引进这种模式。

  不久前,记者还从郑文嫣处得知,“运新模式”已在输出中。“街道层面要办一所,附近几个社区也有意向,‘运新’将成为连锁品牌。”她笑着说。

  社区教育亟待重视和突破

  在强烈需求的引导下,社区老年大学的发展,必将迎来井喷期。但在此之前,还有许多瓶颈需要打破。

  省咨询委社会发展部调研指出,我省社区教育仍处自我发展状态,各级政府思想重视不够,顶层设计不足。“社区教育建设,既没纳入区域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社区建设、社区发展总体布局,也没纳入政府考核体系。”负责该调研的杨建华说。

  缺少法律保障,发展体制不顺,也是主要问题之一。目前,福建、上海、河北等省市已颁布《终身教育促进条例》,而我省社区教育建设发展,仍缺法律支撑,以致社区教育法律地位不明,相关部门应承担的职责不清,街道或乡镇级社区学校缺乏独立法人资格,发展空间受到严重阻碍。

  此外,社区教育涉及诸多不同部门,如文化、教育、老龄委等,但政府还没有一个机构来统筹协调推进这项工作。缺乏多方协调机构与机制,就无法实现资源共享。“每个条线都有资金,但都是碎片化的,没法利用起来。”杨建华说。

  “过去10年间,我省老年人口净增381.48万人,年均增长4.45%。退休大军的求学生活,主要得靠发展社区教育事业来解决。”杨建华说,希望我省能完善社区教育事业机制,引导民间资本、社会力量参与,早日形成多元供给、多方竞争的良性局面。

编辑:徐光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