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市天天说 正文

宋桥寄乡愁 绍兴八字桥凝聚先人智慧勾连千年沧桑

2018-11-06 09:24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 陈宁 曾杨希 徐添城

  八字桥。浙江在线记者 王啸天 摄

  市民行走在八字桥上。浙江在线记者 李瑞昌 摄

  浙江在线11月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陈宁 曾杨希 徐添城)在京杭大运河的最南端,浙东古运河由东向西越过条条河流,行至水路纵横的绍兴,流经都泗门内,横跨一座“八”字石桥,一幅灵动的画卷由此徐徐展开。

  霜降已过,因水而生的老城秋意渐浓。古运河专家马峰燕博士又一次踏上石阶,当他的双手触过桥柱覆莲、拂过锈迹斑斑的锔钉,这座桥便在眼前“活”了过来:“我总时不时来看看它,就像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对谈。”

  在绍兴人眼里,八字桥是“活着”的。它历经千年,将昔日繁盛与今日新意娓娓道来,又诉说着古城内外关于人和岁月的故事——

  行至桥桥相映、水屋相连的八字桥街区,我们越过净高5米的桥顶,来到桥的南面,一个“八”字便巧妙地呈现于粉墙黛瓦之间:石桥东侧沿主河岸向南北两个方向落坡,西侧则向南面、西面两个方向落坡。正是这一精巧的设计,使得彼时的八字桥跨越3条河流,连接4条道路,既便利了水陆交通,又能不拆一屋、不改一道,处处凝聚着先人因地制宜、圆融和谐的中国智慧。

  水系发达的绍兴,素有“万桥之乡”的美誉,古往今来,也许没有人能够准确考证绍兴石桥的数量,但是八字桥,却在绵延2700公里的大运河上,有着独特的历史地位。

  上世纪50年代末的一个早春,我国著名古建筑与园林专家陈从周赴绍兴调查八字桥,在主桥洞西面第五根石柱上发现“时宝祐丙辰仲冬吉日建”字样,就此印证了八字桥重建于南宋。这位毕生都与古建筑结缘的学者,后在《绍兴的宋桥》中将这一发现称为“一件意外的收获”,并认为宋桥“在中国建筑史与桥梁史上不失为重要的证物”。

  今时今日,桥上望柱、桥下水流,一景一物无不勾连着过往的繁华与沧桑——城内运河下,沉睡着建于北宋年代的都泗堰,这里曾是浙东水利、交通、货运要道。大坝东、西两侧分布着古鉴湖和古运河,因水位之差,大船行至广宁桥附近过坝,水位涨落往往需要几天,不愿久等的商人们便取道稽山河到五云门,一时间,船只停泊、起航,商人过客往来……

  如果说,大运河是波涛滚滚的乡愁记忆,那河上的石桥,便是祖祖辈辈的情感寄托。

  傍晚时分,82岁的退休教师徐建海合上看了大半的报纸,走到家门前的稽山河边,探着头,从前往后打量一番,再径直向石桥方向缓缓走去。

  河道的水,流淌着老徐这一代人的过往:半个多世纪前,这里家家户户推门是河,淘米、洗衣、坐船全都离不开水,每家妇女沿河而立,站在方寸大小门前石上,麻利地打点着一家老小的生计,柴米油盐的琐事也在涟漪之中温馨自然起来。

  桥连着人,人恋着家,家承载着岁月更迭。老徐领我们走过八字桥下的小路,忆起那些散碎的时光,渐渐放慢了脚步:“绍兴人爱看热闹,就连小孩子,都能认得出每个街坊,人与人之间,熟络得很……”一位赶路的居民穿过我们中间,扑哧一笑:“徐老师又在给人上课了。”待我们抬起头,深深小巷中,只留下她的背影。

  河水无言,却也能让古老的八字桥名声远扬。这些年,老徐的家门口多了不少游客,天南地北的人们见了坐在门前读报的他,总会停下脚步打听一番,于是老徐把八字桥街区的历史一遍遍地诉说,往来的人们无不感叹江南水乡的如诗如画、巧夺天工。

  在这深秋时节,木莲藤顺着桥台向阳而生,爬满桥梁与望柱,老绍兴们都知道,这是一种“择古桥而生”的植物,它们长得越茂盛,根系越发达,便能由此鉴定出桥的历史在百年之上。

  历经岁月洗礼的八字桥,前后经过多次修缮,那些在时间长河中默默无闻的石匠们,在修桥时是极为讲究的。师傅会到八字桥石料原产地,挑选上了年头的石头,按照原样加工后搬上石桥,如此大费周章,为的就是延续古桥的生命。

  念旧婉约的浙江人,也从不缺乏勇于创新的精神。依水而筑、因河而兴的八字桥街区,如今亦沉淀出新的诗意。

  桥的另一头,原来的老厂房辟出一家书店。夕阳西下,三两乌篷船沿岸而靠,目光尽头是若隐若现的现代高楼,这座无数文人都曾描绘过的千年古城,正浸润在运河文化之中,喷薄出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文化力量。

编辑:徐光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